[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电源切换的互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5371.3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1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江立佳;林艺成;毛文涛;赵燕河;黄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26 | 分类号: | H01H9/2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双电源 切换 互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电源互锁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双电源切换的互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通信机房以及精密配电环境,对输入市电要求很高,至少要有两路市电输入来保障设备的供电,常用的配置是一路UPS,一路发电机,在双路电源的切换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疏忽或专业知识不够,会导致两路电源同时供电,万一发生必会引起严重的质量事故。目前专业的断路器生产厂家都有配置互锁装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是很好,因为结构的局限性、开关种类的多样性等等原因,使用起来效果不尽人意。
现有的一种双电源开关的互锁装置(专利号:201120248695)的实用新型,是通过转轴旋转来控制电源开关的互锁,操作简单,但易出现转轴自动转动的情况,可靠性较低,且其需要根据不同电源开关规格设计不同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情况,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款采用钣金结构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可靠性高、通用性强的一种用于双电源切换的互锁装置,使得双电源切换的可靠性、安全性得到了保证且无需使用模具即可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电源切换的互锁装置,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电源开关盖板和可在电源开关盖板上横向滑动的互锁滑动机构;所述电源开关盖板上还设有位于所述互锁滑动机构两侧的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两个电源开关按钮分别经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伸出;所述互锁滑动机构具有能够滑动的互锁板以及固定于电源开关盖板上的导向板;所述互锁板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相对应的用于分别挡住两个电源开关之一按钮向上拨动的拐头。
进一步的,所述互锁板还包括第三窗口和第四窗口以及第一凸边和第二凸边;所述导向板包括一导向槽及设置于导向槽的凹槽上的螺柱。
进一步的,所述的互锁板的第三窗口和第四窗口用于将互锁板与导向板通过螺钉连接以及控制互锁板滑动距离;所述互锁板的第一凸边比第二凸边短,互锁板的第一凸边与第二凸边之间的距离与导向板的导向槽的宽度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的螺柱为M4螺纹螺柱;所述导向板的导向槽用于控制互锁板的移动方向为横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源开关盖板的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大小与所述两个电源开关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的互锁板与导向板相互连接使用的螺钉为M4蝶形螺钉,将互锁滑动机构的导向板固定锁死于电源开关盖板上的螺钉为M4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结构简单,组成装置主要有三个零件组成;二、操作容易,不用专业工具即可实现操作;三、可靠性高,全机械结构运动方向单一;四、通用性强,针对不同大小、不同距离、不同高度的开关只要在结构尺寸上稍作修改即可满足应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电源切换的互锁装置的平面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电源切换的互锁装置的结构图。
图5本实用新型互锁板的结构图。
图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1。
图7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2。
图8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3。
图9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4。
图中:1-电源开关盖板,2-第二窗口,3-第一窗口,4-互锁滑动机构,5、6-电源开关,41-导向板,42-互锁板,411-螺柱,412-导向槽的第一侧壁,413-导向槽的第二侧壁,421-拐头,422-第三窗口,423-第四窗口,424-第二凸边,425-第一凸边,7-M4蝶形螺钉,8-M4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结合附图来讲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双电源切换的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开关盖板1和可在电源开关盖板1上横向滑动的互锁滑动机构4;所述电源开关盖板1上还设有位于所述互锁滑动机构4两侧的第一窗口3和第二窗口2,两个电源开关5、6按钮分别经第一窗口3和第二窗口2伸出;所述互锁滑动机构4具有能够滑动的互锁板42以及固定于电源开关盖板1上的导向板41;所述互锁板42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窗口3和第二窗口2相对应的用于分别挡住两个电源开关5、6之一按钮向上拨动的拐头4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53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通管道伸缩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