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具用聚能节气红外发生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5605.4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9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吴昌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盛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46 | 分类号: | F23D14/46;F23D14/1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冯智文 |
地址: | 214037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具 用聚能 节气 红外 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具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燃气具用聚能节气红外发生体。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燃气炉,将近一半的燃气被浪费,燃气被浪费的主要原因有两个:(1)燃气燃烧不充分,即“化学热损失”,未被燃尽的燃气直接浪费掉了;(2)现有的燃气具是靠火焰通过对流传热给锅底,但火焰与锅底的接触只是一瞬间,大量的热量未被利用就散发到空气中,这被称为“热物理传递损失”。所以大气式燃气炉热效率通常只有55%,有将近一半的燃气被浪费。
现有技术中,通常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将火焰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红外发生体转换为红外辐射,从而提高热能的使用效率。目前市面上有的红外发生器,主要为陶瓷材质,受到冲击时容易破损,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风化,面对使用时的热胀冷缩,可能产生爆裂等危险。少量采用金属材质的红外发生体,因结构和制造技术的原因,产生的燃气通道为直上直下的圆柱体或梯形体结构,极易产生回火,产生危险;且因其直上直下式通气结构,容易使发生体产生的红外辐射热能传至燃气混合腔,产生了能量的浪费。而且现有红外加热方案均采用增加另外的装置,例如增加金属网罩来防止回火和解决热辐射的向下扩散。但增加其他装置会产生制作装配和生产工艺问题,复杂了制作工艺,增大了成品报废率,同时因为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一样,长期使用很容易产生脱落分离等问题,从而影响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燃气具用聚能节气红外发生体,从而提高了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燃气损失小,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燃气具用聚能节气红外发生体,包括金属长带,所述金属长带分为波带和平带,所述波带和平带相互重叠后卷绕或者平行叠放成红外发生体,所述波带表面的凸型压纹与平带的平面之间形成燃气通过的管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波带的横向截面与纵向截面均成规则的波浪形结构;
所述波带的横向截面与纵向截面均成规则的折弯形结构;
相互重叠后的波带和平带卷绕成单心结构的红外发生体;
相互重叠后的波带和平带卷绕成双心结构的红外发生体;
相互重叠后的波带和平带卷绕成漩涡形结构的红外发生体;
所述红外发生体的外圆周包裹有一层平带;
相互重叠后的波带和平带平行叠放有多组,平行叠放后红外发生体成长方体结构;
平行叠放的波带和平带大于10组;
所述红外发生体的表面涂覆有催化燃烧的催化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制作简便,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红外发生体其可以多达数千个孔洞,使燃气有足够的燃烧表面,可充分进行燃烧,减少了“化学热损失”。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红外发生体上涂覆有催化燃烧的催化剂,使燃烧更为充分。
(4)本实用新型所制成的发生体将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红外线辐射传递,使热能更加有效地被加热物体所吸收,减少了热的物理损失。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红外发生体采用金属材质,克服了陶瓷体的易碎、易风化、冷热环境中易疲劳爆裂等问题;产生的大量孔洞燃烧群,在保证燃烧效果的同时节约了燃气;红外发生体横向截面为蜂窝结构,通过波带产生的孔洞增大了燃烧面积,波带结构纵向上为波浪形结构,其产生的波浪形燃气通道,不但解决了燃气的回火问题,同时也阻断了红外向下辐射的通道,起到安全节能的功效。
(6)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波带的结构,波带可采用波浪形结构或者折弯形结构,使制作和装配工艺的复杂度下降,节省了材料,减少了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波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波带与平带卷绕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波带与平带卷绕成双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波带与平带叠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波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波带与平带卷绕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波带与平带叠加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波带;2、平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盛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盛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56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盾构皮带机新型刮泥装置
- 下一篇:防护装置和冲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