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8102.2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0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封宗瑜;蒋丽;肖德玲;赵亮;代光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B01D5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是一种用于净化室内空气的家电产品,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的放电模式,主要分为两类,其中一种为电晕放电模式,另一种为DBD(介质阻挡)放电模式。
现有技术中,采用DBD放电模式的空气净化器,设置有微风扇,微风扇能够使室内空气循环流动,含有污染物的空气在DBD模块中被高能量的等离子体氧化分解,最终得以去除。
然而,室内污染物浓度一般较低,DBD放电模块产生的大量活性物质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会发生一些副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且剩余能量也会以热量等形式辐射出去,造成浪费。目前室内采用处理气态污染物的一般都是活性炭吸附法,当吸附剂吸附饱和后,空气中含有的污染物将不会被吸附,进而造成净化效果较差的问题;而且当吸附剂吸附饱和后,会产生一定耗材的问题,对于净化器的使用寿命造成了一定影响。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能量浪费以及延长净化器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其能够避免能源浪费的问题,且其使用寿命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
第一气态处理装置和第二气态处理装置,二者均用于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和净化处理;
集尘装置,用于驱动空气向所述第一气态处理装置和第二气态处理装置流动;
隔离装置,可选择地将由所述集尘装置吹向所述第一气态处理装置的气流隔开或者将由所述集尘装置吹向所述第二气态处理装置的气流隔开;
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隔离装置将由所述集尘装置吹向所述第一气态处理装置的气流隔开,并控制所述集尘装置吹向所述第二气态处理装置的气流导通;或者,控制所述隔离装置将由所述集尘装置吹向所述第二气态处理装置的气流隔开,并控制所述集尘装置吹向所述第一气态处理装置的气流导通;当由所述集尘装置吹向所述第一气态处理装置的气流处于隔开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气态处理装置对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并控制所述第二气态处理装置停止对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当由所述集尘装置吹向所述第二气态处理装置的气流处于隔开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气态处理装置对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并控制所述第一气态处理装置停止对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态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气态处理装置均包括多个电极板和夹设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极板之间的吸附模块,所述电极板与交流电源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隔离装置包括可滑动地套在所述第一气态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气态处理装置二者之一的套板,且所述套板能够由其中一个气态处理装置上滑动到另一个气态处理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吸附模块包括网栅盒盒体,所述网栅盒盒体的两端设有通气口,所述网栅盒盒体内设有吸附载体;所述套板滑动至所述第一气态处理装置或所述第二气态处理装置上时,所述套板将所述通气口密闭。
优选地,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气态处理装置、所述第二气态处理装置以及所述套板包围于其内部的风道挡板,所述风道挡板靠近所述通气口的两侧均设有风口。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污染传感器和第二污染传感器,所述第一污染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入口位置,所述第二污染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出口位置;
控制器,采集所述第一污染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污染参数和所述第二污染传感器的检测到的第二污染参数,并比较所述第一污染参数减去所述第二污染参数的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参数,若小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套板由所述第一气态处理装置或所述第二气态处理装置滑动至所述第二气态处理装置或所述第一气态处理装置,并且控制所述第二气态处理装置或所述第一气态处理装置对吸附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处理时间到达第一预设时间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气态处理装置或所述第一气态处理装置停止净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81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