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燃料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9235.1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4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俞明晶;顾浩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6 | 分类号: | F23C1/06;F23C7/00;F23K3/02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杜丹盛 |
地址: | 21418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燃料锅炉。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但优质煤炭占有率却比较少,且大多数优质煤种都作为电煤,工业锅炉燃用的大都是一般性的煤种,若燃烧劣质煤种则比较困难。现有的工业锅炉无法燃烧劣质煤种,使得这些能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燃料锅炉,其使得劣质煤种可以在工业锅炉内燃烧利用,确保了能源的合理利用。
一种双燃料锅炉,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炉膛、层燃给料装置、炉排、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对流管束,所述炉膛的下方设置有所述炉排,所述层燃给料装置通向所述炉排,所述炉膛内的后部烟道内布置有对流管束, 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的前墙位置开有给料口,悬浮给料装置倾斜布置、并通向所述给料口,给料风装置的风管朝向所述悬浮给料装置的下部末端,所述给料口位于所述炉排的上方位置,所述悬浮给料装置的位置高于所述层燃给料装置。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炉膛的后方垂直烟道内顺次布置有所述省煤器、空气预热器,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出口连通除尘器进口;
所述风管水平向布置,所述风管和所述悬浮给料装置形成角度为α;
所述炉排的上方、给料口的下方位置的炉膛内布置有二次风结构;
所述给料风装置的内部设置有风量调节挡板。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劣质煤种经层燃给料装置落入炉排上进行燃烧,另一部分燃料通过悬浮给料装置进入炉膛进行燃烧。层燃燃料、悬浮燃料进入炉膛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经炉膛后部的烟道引入引风机后入烟囱排入大气。悬浮给料装置的位置高于层燃给料装置,且给料口位于所述炉排的上方位置,这样能使一部分悬浮燃料在炉膛中燃烧,另一部分未燃烬燃料落在炉排上充分燃烧,其可助燃炉排上的劣质煤种,且悬浮给料装置可以配套给料风装置一起使用,给料风不但能使燃料吹送至炉膛进行燃烧,而且能冷却悬浮给料装置的给料管,并防止给料管中燃料发生回火现象,在燃烧过程中,悬浮燃料靠炉排火床点燃,燃烧形成的高温火焰提高了炉膛温度,为炉排上的燃料着火提供了丰富的热源,大大改善了炉排上新燃料的着火条件;同时,稳定燃烧的火床又是悬浮燃料着火的可靠热源,可以保证悬浮燃料及时稳定的着火,其不仅保留了层燃炉负荷适应性好,负荷调节方便的优点,而且还具有煤种适应性好、燃烧效率高的优点,从而使锅炉在负荷多变特别燃烧劣质煤情况下均能达到稳定高效燃烧,其使得劣质煤种可以在工业锅炉内燃烧利用,确保了能源的合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风量调节挡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其包括炉膛1、层燃给料装置2、炉排3、省煤器4、空气预热器5、对流管束6,炉膛1的下方设置有炉排3,层燃给料装置2通向炉排3,炉膛1内的后部烟道内布置有对流管束6,炉膛1的前墙位置开有给料口7,悬浮给料装置8倾斜布置、并通向给料口7,给料风装置9的风管10朝向悬浮给料装置8的下部末端,给料口7位于炉排3的上方位置,悬浮给料装置8的位置高于层燃给料装置2。
炉膛1的后方垂直烟道内顺次布置有省煤器4、空气预热器5,空气预热器5的出口连通除尘器11的进口;
风管10水平向布置,风管10和悬浮给料装置8形成角度为α,保证能使燃料顺利下落,经给料风风力吹入至炉膛1进行悬浮燃烧和落入炉排3上进行层燃燃烧;
炉排1的上方、给料口7的下方位置的炉膛0内布置有二次风结构12,二次风对扰动炉内气流,加强气体混合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见图2,给料风装置9的内部设置有风量调节挡板13,其可根据负荷大小进行周期性的变化并使悬浮燃料播散到炉排的范围扩大,起到对燃料燃烬和燃烧稳定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92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