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大流量减压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0504.6 | 申请日: | 2013-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5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徐介斌;徐志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介斌 |
主分类号: | F16K3/02 | 分类号: | F16K3/02;F16K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34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流量 减压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大流量减压阀。
背景技术:
在很多矿山机械和自动化控制设备中都需要将一个几十MPa的高压、超高压力流体减到一个较低于阀前高压、超高压的高压力,而且流量要求也比较大的减压阀。
由于在一般减压阀中,阀柱都是上端为圆锥、下部为圆柱形,没有设置阀柱O形圈和阀柱挡圈;这样,阀前的流体压力就直接施加在阀柱的下端将之向上推的力。由于流量较大,则阀内通径必然也较大。这样,阀前的流体压力对阀柱向上的推力可达数百公斤、甚至数千公斤,加上阀后所需的流体压力将活塞向上推的高压力,可想而知,我们的调压弹簧需要多大的力才能将阀柱)向下推动——打开阀门,而调压弹簧又必须做到多大才能产生那么大的力,而我们需要多大的力才能扭动手柄?因此,一般减压阀在阀前压力为高压或超高压,并且流量要求也较大的工况下是非常困难的问题。
由于阀内通径加大,工况要求的阀后压力也非常的大,这样,一旦将阀门打开,随即活塞腔内产生的巨大压力必然对阀柱产生一个向下推的反压力,再加上弹簧通过活塞、顶针(连接螺丝在一般减压阀中只是顶针)施加在阀柱向下的推力,使得阀门完全打开,而无法控制阀柱的开启度而使减压阀根本就起不到减压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将一个几十MPa的高压、超高压流体减到低于阀前高压、超高压力的某个高压力状态的自动控制减压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包含:下阀体(13),下阀体(13)包括封盖(1)、阀柱弹簧(2)、阀柱(5)、密封座套(6)、密封座(7)、链接螺丝(8)、活塞O形圈(10)、活塞挡圈(11)、活塞腔(12);还包含上阀体(17),上阀体(17)内部包括活塞导套(14)、下弹簧垫(15)、调压螺丝(18)、调压螺母(19)、平面推力轴承(20)、轴承座(21)、调压手柄(22);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柱(5)成阶梯形,阀柱O形圈(4)和阀柱挡圈(3),位于阀柱(5)的下方。
通过连接螺丝(8),将活塞(9)与阀柱(5)组合成一个整体,可使得阀后流体在活塞腔(12)中的高压力对阀柱(5)向下的力和对活塞(9)向上的力相互抵消,而不至于和调压弹簧(16)形成共力,将阀柱(5)完全推到底而使阀门全开。如此阀柱(5)的开启度就可以有效控制,减压阀的减压功能得以较好的实现。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将一个几十MPa的高压、超高压流体减到低于阀前高压、超高压力的某个高压力状态,有效增加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封盖1 阀柱弹簧2 阀柱挡圈3 阀柱O形圈4 阀柱5 密封座套6 密封座7 链接螺丝8 活塞9 活塞O形圈10 活塞挡圈11 活塞腔12 下阀体13 活塞导套14 下弹簧垫15 调压弹簧16 上阀体17 调压螺丝18调压螺母 19平面推力轴承20轴承座21调压手柄22。
具体实施方式:
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包含:下阀体13,下阀体13包括封盖1、阀柱弹簧2、阀柱挡圈3、阀柱O形圈4、阀柱5、密封座套6、密封座7、链接螺丝8、活塞9、活塞O形圈10、活塞挡圈11、活塞腔12;还包含上阀体17,上阀体17内部包括活塞导套14、下弹簧垫15、调压弹簧16、上阀体17、调压螺丝18、调压螺母19、平面推力轴承20、轴承座21、调压手柄22。
所述阀柱5成阶梯形,通过新增的阀柱O形圈4和阀柱挡圈3,从而使阀前流体的几十MPa的高压、超高压力只有部分力能施加在阀柱5上产生向上的推力,所需调压弹簧16的压力也就大幅度的减少,而调压手柄22所需扭力自然也就非常小了。
所述连接螺丝8,将活塞9与阀柱5组合成一个整体,可使得阀后流体在活塞腔12中的高压力对阀柱5向下的力和对活塞9向上的力相互抵消,而不至于和调压弹簧16形成共力,将阀柱5完全推到底而使阀门全开。如此阀柱5的开启度就可以有效控制,减压阀的减压功能得以较好的实现。
工作时,旋转调压螺丝18,使流量通过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即能有效的达到自动减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介斌,未经徐介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05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快速拆装除尘筒的沸腾干燥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制造导电玻璃钢管的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