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络筒机管纱运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3594.4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4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炳堂;姚水莲;周爱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7/00 | 分类号: | B65H67/00;B65H67/02;B65H67/0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杨秉利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络筒机 管纱 运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设备制造技术领域,涉及自动络筒机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自动络筒机管纱运行装置。
背景技术
托盘式自动络筒机管纱处理过程中有很多止动器,托盘上的管纱沿导轨运行到工序衔接处时止动器使其停止,为下一工序做准备,准备工作完成后,止动器会将停止的管纱放行,通常止动器的执行机构是拨叉。
目前,日本村田自动络筒机的止动器采用旋转电磁铁驱动拨叉,由于旋转电磁铁承受扭矩较小,在放行过程中不会将管纱卡住。但是由于扭矩小,为了达到止住管纱的效果,需要在止动位置处采用连杆锁紧机构,结构较为复杂。
青岛宏大纺机的自动络筒机上的止动器,采用旋转气缸直接驱动拨叉,利用旋转气缸动作过程中的大扭矩有效地止动管纱,从而取消连杆结构,结构较为简单。参见图2,管纱随着托盘1沿导轨运行到止动位时,拨叉2在旋转气缸的带动下将托盘1卡住,如图2-a,图中A为止动距离。准备工作完成后,旋转气缸动作,拨叉2释放,参见图2-b, 托盘1应该继续沿导轨前行,但是由于旋转气缸扭矩大,止动器放行过程中容易造成卡管,卡管易发生的区域为止动位到拨叉旋转中心以上一段距离,参见图2-c中的A+B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自动络筒机管纱运行装置,在采用旋转气缸直接驱动拨叉的基础上,既能保证管纱有效止动,又能顺利放行,避免卡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络筒机管纱运行装置,包括:管纱托盘、旋转气缸直接驱动的止动器拨叉、第一导板、第二导板、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之间的导轨,所述止动器拨叉设置在第一导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板与所述止动器拨叉相对的边沿处设置一段缺口,所述缺口的起始位置位于管纱托盘止动点之后的第二导板边沿上,所述缺口的结束位置设置在管纱托盘运行至安全离开卡管位置所到达的第二导板边沿处。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缺口长度至少为50mm,缺口深度至少为9mm。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缺口的起始位置设置由浅至深的倾斜过渡带,所述缺口的结束位置均设有由深至浅的倾斜过渡带。
对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缺口的起始位置的倾斜过渡带与所述导轨走向夹角为60°,所述缺口的结束位置的倾斜过度带与所述导轨走向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导板与所述止动器拨叉相对的边沿处设置一段缺口,缺口的设置在卡管范围内留出了管纱的自由空间,使管纱放行后能够避开止动器,顺利离开卡管区域进入正常托盘运行轨道。同时,不影响管纱的止动。其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络筒机管纱运行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络筒机管纱运行装置的纱管托盘止动、放行、离开状态分步示意图。
图中:1-管纱托盘、2-导轨、3-止动器拨叉、4-第一导板、5-第二导板、6-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络筒机管纱运行装置的实施例,包括:管纱托盘1、旋转气缸直接驱动的止动器拨叉3、第一导板4、第二导板5、第一导板4与第二导板5之间的导轨2,止动器拨叉3设置在第一导板4上。在第二导板5与所述止动器拨叉3相对的边沿处设置一段缺口6,缺口6的起始位置位于管纱托盘1止动点之后的第二导板5边沿上,缺口5的结束位置设置在管纱托盘1运行至安全离开卡管位置所到达的第二导板5边沿处,使缺口5的起始位置与拨叉旋转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止动距离A。上述缺口长度至少为50mm,缺口深度至少为9mm。
由于缺口5的起始位置与拨叉旋转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止动距离A,因此,缺口5的设置不会影响管纱托盘1的止动。
缺口5的起始位置设置由浅至深的倾斜过渡带,缺口5的结束位置均设有由深至浅的倾斜过渡带。
上述缺口5的起始位置的倾斜过渡带与导轨2走向夹角为60°,缺口5的结束位置的倾斜过渡带与导轨2走向夹角为45°。
为引导托盘1顺利进入和走出缺口5,缺口5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均设有倾斜过渡带。经试验,起始位置的倾斜过渡带最佳倾角为60°,结束位置的倾斜过渡带最佳倾角为为45°。缺口5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设置的倾斜过渡带起到了导向作用,使管纱托盘1顺利出入缺口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35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