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表安装专用剥线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4949.1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3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彦;宋燕霞;毛洪星;孙庆森;赵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2 | 分类号: | H02G1/12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陈冰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安装 专用 剥线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剥线钳。
背景技术
电能表安装技术规范明确要求,导线金属裸露部分应全部插入接线端钮内,不得有外露、压皮现象。现有剥线钳能够方便剥离铜芯线和绝缘皮,但剥线钳上没有方便计量长度的设备,从而无法精密控制剥线的长度,容易造成导线金属部分外露、压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剥线钳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表安装专用剥线钳,其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手柄、钳体和设于钳体中间的多个剥线孔,钳体的顶部固定有“L”型挡板I和“L”型挡板II,挡板I由横板I和竖板I组成,挡板II由横板II和竖板II组成,横板I的后端固定在钳体的顶部左侧,横板I的前端前伸并与竖板I的上端固定,竖板I的下端低于较小直径剥线孔的高度,且竖板I到较小直径剥线孔前沿的距离为8mm,横板II的后端固定在钳体的顶部右侧,横板II的前端前伸并与竖板II的上端固定,竖板II的下端低于较大直径剥线孔的高度,且竖板II到较大直径剥线孔前沿的距离为28mm。
该剥线钳非常适用于现在的电能表安装,铜芯线从剥线孔的后沿伸入到前沿至竖板处被阻挡,因此限制了铜芯线伸出剥线孔的长度,从而能够精密控制铜芯长度,剥出的铜芯线适合电能表安装,确保裸露部分满足电能表需要,不发生过长或过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钳体2的顶部固定有“L”型挡板I4和“L”型挡板II5,挡板I4由横板I6和竖板I7组成,挡板II5由横板II8和竖板II9组成,横板I6的后端固定在钳体2的顶部左侧,横板I6的前端前伸并与竖板I7的上端固定,竖板I7的下端低于较小直径剥线孔3的高度,且竖板I7到较小直径剥线孔3前沿的距离为8mm。横板II8的后端固定在钳体2的顶部右侧,横板II8的前端前伸并与竖板II9的上端固定,竖板II9的下端低于较大直径剥线孔3的高度,且竖板II9到较大直径剥线孔3前沿的距离为28mm。
实际使用时,按照电能表接线端子的深度,485接口的深度一般为8mm,电压电流端子的深度一般为28mm,所以在0.75、1和1.5平方的剥线孔3上端,覆盖挡板I4,2.5和4平方的剥线孔3上覆盖挡板II5。首先,根据铜芯线的型号规格,选择合适的剥线孔3;其次,将铜芯线从剥线孔的后沿伸入到前沿,至竖板I7或竖板II9处,最后完成剥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49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电网保护协调控制器
- 下一篇:球形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