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流电磁铁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5095.9 | 申请日: | 2013-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1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嘉豪;王国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新力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7/10 | 分类号: | H01F7/10;H01F7/121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21418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电磁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用电磁铁,特别涉及一种交流电磁铁。
背景技术
阀用电磁铁按照其线圈的电流性质划分,可以分为交流电磁铁和直流电磁铁,交流电磁铁的使用电压一般为交流220V,具有电气线路配置简单,换向时间短的优点。
现有技术所公开的交流电磁铁存在以下缺陷:换向冲击大、工作时温升高、体积较大。特别是在湿式交流电磁铁中,由于衔铁运行的阻力大,换向冲击尤为明显。电磁铁中存在较大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会加剧温升,直接影响到交流电磁铁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流电磁铁,以达到降低衔铁运行阻力,减小电磁铁功耗,延长电磁铁使用寿命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交流电磁铁,包括磁芯管、设置在所述磁芯管内孔中的衔铁和设置在所述磁芯管外壁的线圈,所述衔铁外壁上沿轴向开设有至少两条凹槽,所述凹槽从所述衔铁的一端端面延伸至另一端端面,所述磁芯管一端固定连接有挡铁机构,另一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挡铁机构靠近所述磁芯管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短路环,所述线圈和所述衔铁中分别穿设有铁芯。
优选的,所述凹槽为四条,且关于所述衔铁的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铁芯为硅钢片所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交流电磁铁通过在衔铁外壁开设凹槽,降低衔铁运行阻力,特别是在湿式交流电磁铁中,对衔铁运行阻力的削弱尤为明显,可以降低电磁铁涡流损耗和使用时的温升幅度,能够延长电磁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交流电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磁芯管 2、衔铁 21、凹槽 3、线圈 4、挡铁机构
5、密封盖 6、短路环 7、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根据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流电磁铁,包括磁芯管(1)、设置在磁芯管内孔中的衔铁(2)和设置在磁芯管外壁的线圈(3),衔铁可以在磁芯管内滑动,衔铁外壁上沿轴向,并关于其轴线对称开设有四条凹槽(21),凹槽从衔铁的一端端面延伸至另一端端面。磁芯管一端固定连接有挡铁机构(4),另一端设置有密封盖(5),挡铁机构靠近磁芯管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短路环(6),线圈和衔铁中分别穿设有铁芯(7)。其中,铁芯为硅钢片所制成。
以湿式交流电磁铁为例,湿式交流电磁铁的磁芯管内孔中填充有油液,衔铁运行阻力大,衔铁沿轴向开设凹槽后,油液可以在衔铁运行时回流,降低了衔铁运行的阻力,且可以减少衔铁中铁芯内的涡轮损耗现象,故功率损耗得以降低,衔铁动作的响应速度加快。
优化设计短路环位置,适当增加短路环所包括的圆周面积,可以提高电磁铁合力的最小吸引力。
铁芯选用BM值较高,铁损(铁芯中的功率损耗)较低的硅钢片,可以在保证磁感应强度不变的基础上,减小铁芯的体积,也即是减小了本实用新型的体积。
交流电磁铁的行程起点与终点的磁通密度是不变的,都取决于所加电压,因此线圈产生的磁动势只要与终点吸引力相当便够了,这时产生的初始吸引力激磁电流虽偏大,但只发生在动作过程中的极短瞬间,所以线圈尺寸可设计的相应小一些,有益于减小本实用新型体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交流电磁铁通过在衔铁外壁开设凹槽,降低衔铁运行阻力,特别是在湿式交流电磁铁中,对衔铁运行阻力的削弱尤为明显,可以降低电磁铁涡流损耗和使用时的温升幅度,能够延长电磁铁的使用寿命。
对所公开的一种交流电磁铁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新力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新力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50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