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接地绝缘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5593.3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4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云;赵继武;汪万根;王松涛;陈建宇;吕进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06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地 绝缘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接地绝缘轴承。
背景技术
在容量较大的电机中为防止轴电流对轴承的损害,多采用绝缘轴承。目前的绝缘轴承采用轴承定圈覆盖绝缘涂层、轴承动圈覆盖绝缘涂层和采用绝缘滚动体等方式来保证良好的绝缘性能,使得轴电流不能通过轴承滚动体与轴承滚道的接触面。但绝缘轴承只能保证绝缘,而当轴上产生高频交变感应电势时,绝缘轴承等效于轴电流回路的一个电容,高频电流仍能通过绝缘轴承,所以对于传统意义的绝缘轴承,还必须采用外加轴接地装置,使轴电流对地短路。而外加的轴接地装置在电机设备外部,易受外部灰尘、水汽等恶劣环境的影响及维护不当等原因而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防止轴电流对轴承滚动体点蚀损害的内接地绝缘轴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接地绝缘轴承,包括轴承定圈、轴承动圈、绝缘层和位于所述轴承定圈和所述轴承动圈之间的轴承滚动体;所述轴承动圈用于与轴承外部的转动件相连并随所述转动件旋转,所述轴承定圈用于与轴承外部的固定件相连,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轴承定圈与所述轴承动圈之间,用于使所述轴承定圈与所述轴承动圈绝缘;所述内接地绝缘轴承还包括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的一端与所述轴承定圈电连接,所述导电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轴承动圈电连接,所述导电部件用于使所述轴承定圈与所述轴承动圈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部件包括导电弹性件和电刷块,所述导电弹性件的两端均固定在所述轴承定圈上,所述导电弹性件两端之间的部分向所述轴承动圈方向凸起且与所述电刷块固定连接并将所述电刷块压靠在所述轴承动圈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部件包括导电弹性件和电刷块,所述导电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轴承定圈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刷块固定连接并将所述电刷块压靠在所述轴承动圈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弹性件为导电弹簧、导电弹片或导电弹丝。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包括下述一种或几种:
所述轴承动圈朝向所述轴承滚动体一侧表面涂覆的绝缘材料;
所述轴承定圈朝向所述轴承滚动体一侧表面涂覆的绝缘材料;
所述轴承滚动体表面涂覆的绝缘材料;
所述轴承滚动体本身为绝缘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动圈与所述转动件电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部件与所述轴承动圈电连接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转动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定圈与所述固定件电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滚动体与所述导电部件之间装有环形挡油板,所述环形挡油板用于防止润滑油流入所述导电部件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接地绝缘轴承,在轴承定圈和轴承动圈之间采用绝缘结构,保证轴承滚动体与轴承动圈之间、轴承滚动体与轴承定圈之间的良好绝缘,同时在轴承内部装有导电部件,使得轴承内部滚动部件绝缘,而轴承定圈和动圈通过短路部件短路,无需再外加接地短路装置,通过这种自短路绝缘结构防止了外部接地短路装置受外部恶劣环境的影响和维护不当等原因而失效的风险。由于轴承自带这种短路装置,当轴承一侧部件对另一侧部件产生不平衡轴电势时,此电势作用在轴承定圈及轴承动圈以外的固定件和转动部件之间,也就是作用在轴承定圈和轴承动圈之间,此时轴承内部的导电部件将轴承动圈和轴承定圈短路,使上述不平衡电势产生的轴电流短路掉,同时滚动体因具备良好的绝缘而避免了轴电流的点蚀损害,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和更高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接地绝缘轴承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接地绝缘轴承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接地绝缘轴承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接地绝缘轴承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接地绝缘轴承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接地绝缘轴承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接地绝缘轴承,包括轴承定圈1、轴承动圈2、绝缘层4、位于轴承定圈与轴承动圈之间的轴承滚动体3、及导电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55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