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秸秆燃气脱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分离塔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6739.6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7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雷午生;李俊;张学良;刘然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环生物质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K1/32 | 分类号: | C10K1/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陆志强;黎志红 |
地址: | 4084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燃气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造生物质能用设备,具体是一种提高分离率和提高环保性的秸秆燃气脱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分离塔。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物质能一般是指生物质气和生物质炭。制造生物质能的原料是可再生的秸秆、木头或竹等生物质。生物质气是利用生物质通过密闭缺氧,采用干溜热解法及热化学氧化法后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这种气体是一种混合燃气,一般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丙烷等可燃气体,热解后的生物质形成生物质炭。
秸秆燃气作为生物质气的一种,现有技术从焙烧炉中生产出的秸秆燃气不仅含有上述可燃气体,还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非可燃气体。现有技术生产的秸秆燃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在48~52%,甲烷含量在38~40%,丙烷含量在4~6%,二氧化碳含量在3%左右,二氧化硫、水和其它杂质含量在2%左右。现有的秸秆燃气在输送给用户之前没有进行脱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处理,用户使用秸秆燃气后又直接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杂质直接排放在空气中,污染环境。
将现有天然气用的脱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装置用于秸秆燃气进行脱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只能脱出秸秆燃气中90%左右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无法进一步提高分离率。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秸秆燃气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比重大,不利于环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分离率和提高环保性的秸秆燃气脱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分离塔。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秸秆燃气脱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分离塔,包括封闭的塔体,设置在塔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管,设置在塔体的内腔中的吸附层;其中:
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位于塔体侧壁上部的同一高度位置处;
塔体的内腔中安装有下炉桥,该下炉桥将塔体的内腔分割为上下两个腔室,位于下炉桥上方的腔室为吸附腔,位于下炉桥下方的腔室为积污腔;
所述吸附腔中安装有上炉桥,固定在顶盖内壁上的中隔板穿过上炉桥后末端固定在下炉桥上,该中隔板与上炉桥一体将吸附腔分割为四个吸附腔室,该四个吸附腔室分别为吸附腔室A、吸附腔室B、吸附腔室C和吸附腔室D,位于中隔板左面的吸附腔室A和吸附腔室B与位于中隔板右面的吸附腔室C和吸附腔室D由该中隔板隔断;吸附腔室A与进气管连通,吸附腔室D与出气管连通;在吸附腔室A和吸附腔室C中装填有二氧化硫吸附层,在吸附腔室B和吸附腔室D中装填有二氧化碳吸附层;
使用时,进气管与焙烧炉的出气管道接通,焙烧炉产出的秸秆燃气进入塔体内后依次进入吸附腔室A、吸附腔室B、积污腔、吸附腔室C和吸附腔室D进行脱二氧化硫、脱二氧化碳处理,然后由出气管排出清洁的秸秆燃气。
由于上述结构吸附腔室A、吸附腔室B、积污腔、吸附腔室C和吸附腔室D的设置,使得从焙烧炉中产出的秸秆燃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在吸附腔中被吸附的时间延长,使得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被充分吸附,能够将秸秆燃气中97%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分离,提高了分离率,也就提高秸秆燃气的环保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隔板与上炉桥下和炉桥连接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塔体;2、进气管;3、出气管;4、下炉桥;5、吸附腔;6、积污腔;7、上炉桥;8、顶盖;9、中隔板;10、吸附腔室A;11、吸附腔室B;12、吸附腔室C;13、吸附腔室D;14、观察窗Ⅰ;15、观察窗Ⅱ;16、二氧化硫吸附层;17、二氧化碳吸附层;18、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和2,一种秸秆燃气脱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分离塔,包括封闭的塔体1,设置在塔体1上的进气管2和出气管3,设置在塔体1的内腔中的吸附层;其中:
所述进气管2和出气管3位于塔体1侧壁上部的同一高度位置处;
塔体1的内腔中安装有下炉桥4,该下炉桥4将塔体1的内腔分割为上下两个腔室,位于下炉桥4上方的腔室为吸附腔5,位于下炉桥4下方的腔室为积污腔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环生物质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环生物质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67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机械调节色温的LED蜡烛灯
- 下一篇:一种带盖帽和储物袋的婴儿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