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监测智能蓄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6999.3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1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薛占钰;邢进春;赵雅威;毕根平;安晓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钰鑫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8 | 分类号: | H01M10/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5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智能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监测自身状态的智能蓄电池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蓄电池电压、温度等状态的监测由以前粗略的体外监测发展到较为精确的体内监测,比如温度监测,对蓄电池体表温度的监测数据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得不太准确,但是将传感器和监测电路设置在蓄电池体内,就可以将干扰因素进行排除,得到较为准确的温度数据。如发明专利申请201110290819.2公开了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蓄电池体,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蓄电池,在壳体内设置有蓄电池状态测控电路,发声电路、发光电路与测控电路相连以输出测控结果。该蓄电池不仅能够测控多个蓄电池状态参数,如温度、电压、内阻等,而且在濒于危险的状况下能够有效报警。很明显,将这样的蓄电池体串联起来就可以得到能够监测自身状态的蓄电池组,但是在蓄电池组内的每个蓄电池单体内都分别设置内阻测量电路,没有充分利用蓄电池的电流共有的特点,使得制造成本偏高,这样的测控电路设计尤其不适合构建造价低廉的中低端蓄电池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监测智能蓄电池组,该蓄电池组充分利用放电时各单体电流相同的特点,简化内阻测量电路,既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又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监测智能蓄电池组,由蓄电池单体串联而成,各蓄电池单体内设有电压测量电路、温度测量电路和单片机,电压测量电路与单片机相连以测定蓄电池端电压,温度测量电路与单片机相连以测定蓄电池体内温度,各蓄电池体内还设有通讯电路与单片机相连,其特征在于,在蓄电池组内一端的蓄电池单体内还设有电流放电电路,所述电流放电电路与该蓄电池单体的正极端子和蓄电池组内另一端的蓄电池单体的负极端子相连并与所述单片机相连,或者所述放电电路与该蓄电池单体的负极端子和蓄电池组内另一端的蓄电池单体的正极端子相连并与所述单片机相连,所述各蓄电池单体的通讯电路经通讯端口并联至上位机。
所述蓄电池组内一端的蓄电池单体还设有独立放电端子,独立放电端子与所述电流放电电路一端相连,所述电流放电电路另一端与该蓄电池单体的正极端子相连且独立放电端子还与所述蓄电池组内另一端的蓄电池单体的负极端子相连,或者所述电流放电电路另一端与该蓄电池单体的负极端子相连且独立放电端子还与所述蓄电池组内另一端的蓄电池单体的正极端子相连。
所述电流放电电路包括相串联的放电电阻、保险管或保险丝以及MOS管,其中MOS管的控制端与所述单片机相连。
所述各蓄电池单体内的电压测量电路、温度测量电路和单片机所用的电源均取自各自的蓄电池单体,并由独立开关控制电源通断。
所述各蓄电池单体的通讯电路在各蓄电池单体上设有两个并联的通讯端口。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每个蓄电池单体内设置电压、温度测量电路,能够测量各单体的电压、温度参数,在一端蓄电池单体内部设置电流放电电路并使电池组整体统一放电,可以获得放电时流过各个蓄电池单体的电流,进而结合各蓄电池单体的电压推算出内阻。本发明避免了在每个蓄电池单体内部设置内阻测量电路,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端的蓄电池单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端的蓄电池单体内部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其余的蓄电池单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其余的蓄电池单体内部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5为电流放电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电压测量电路原理图;
图8为温度测量电路原理图;
图9为通讯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智能蓄电池组由若干蓄电池单体串联而成,为叙述方便,分成一端的蓄电池单体和其余的蓄电池单体,其余的蓄电池单体一般为多块,所述两种蓄电池单体均包括外壳、设置外壳内的将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蓄电池以及用于测量的电路,如电压测量电路,温度测量电路等,具体分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钰鑫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保定钰鑫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69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渣页岩高强轻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火灾辅助逃生的床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