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作面过切眼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7603.7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5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冯洁;陈通;李涛;王悦;安秀煜;高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作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炭工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作面过切眼的装置。
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但我国煤矿开采的顶板事故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生,给煤炭安全开采造成了极大困难,也给矿工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如何预防冒顶、片帮、冲击地压等顶板事故是煤炭生产中一项重要任务。
矿井的掘进和回采是顶板事故的易发期,工作面掘进遇切眼是煤矿开采中越来越常见的现象,工作面过切眼是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工作面过切眼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工作面调斜,加强支护、矿压观测及超高水材料充填。工作面调斜的角度较难确定,角度越大,控顶范围越小,对顶板管理越有利,但角度过大则会导致支架和刮板输送机上窜下溜、补架卸架等问题,角度过小会增加工作面与切眼之间煤柱一次性失稳破坏的范围,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支护强度过大,则容易发生穿底,支护强度过小,则达不到支护的目的;矿压观测的精度过低,把握不准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则会错过通过工作面的最佳时间;超高水材料价格较贵,不适用于井下充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作面过切眼的装置,保证工作面安全通过大型切眼,且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作面过切眼的装置,过切眼的工作面A与工作面B被设置有沿回采方向被止浆墙分割为多个填充段的切眼隔开,每个充填段内填充有填充料。
每个充填段均设置有输浆管和浆液监测管,所述输浆管与充填泵站连接。
所述输浆管和浆液监测管以切眼的中心为对称设置。
所述输浆管和浆液监测管分别设置在切眼的两下位置,且分别距离两端部10-15cm。
所述输浆管的直径为20-30mm。
所述填充料以煤块为骨料,以水泥-水玻璃双浆料为充填浆液。
所述煤块为0.5-1m3的立方体。
所述填充料的强度为2-8MPa。
所述填充浆液的黏度为15-140mPa·s。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工作面过切眼的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切眼内部空间沿回采方向被止浆墙分割为多个充填段,每个充填段内填充有填充料。这样,回采时,直接贯穿切眼内的填充料内即可,不需要转移综采设备,也不需要在切眼内做支护,保证工作面安全通过切眼,且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面俯视图;
图2为图1沿A-A线第一充填段的剖面图;
图3为充填注浆工艺流程图。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
1-工作面A,2-工作面B,3-切眼,4-调车硐室,5-输浆管,6-浆液监测管。
具体实施方式
切眼是在运输巷和回风巷之间顺煤层掘进的一条巷道,用来放综采设备,具有独立的回风系统。受地质条件及采掘条件的影响,有时会出现两个回采工作面之间过切眼的问题。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首先在切眼内填充充填体,然后回采时贯穿切眼。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应用时,不用将一个切眼内的综采设备转移至另外一个切眼内,也不用在切眼内设置支护等其他手段,保证工作面安全通过大型切眼,且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下面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一种工作面过切眼的装置在应用时包括以下步骤:
1、切眼内充填体支撑强度的确定
充填体强度应能平衡煤层直接顶的重量和基本顶回转下沉形成的挤压变形压力,同时还要对空巷两帮提供有效支护,防止煤体片帮。工作面过切眼的过程中,依次逐段经历采场矿压作用。而充填体在此期间承受的压力峰值为工作面超前支撑压力和通过时的采场最大压 力。
充填体支护强度公式为:P≥9.8KNhγ/1000
式中:
P-充填体强度
N-载荷
h-切眼高度,m
γ-顶板岩石的平均密度,kg/m3
K–动压系数,参照同煤层来压期间与正常回采期间顶板对切眼的压力比值,1.1-1.2。
2、充填浆液配比
为保证注浆效果,达到填充体支撑强度,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76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用无线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矿下通风喷淋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