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心泵机械密封内冲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8660.7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3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其其;迟立波;张明;陆广明;曹进军;史晓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70 | 分类号: | F04D29/70;F04D29/0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8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泵 机械 密封 冲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泵的机械密封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离心泵机械密封内冲洗结构。
背景技术
机械密封是传动设备的重要部件之一,和唇封、填料密封一样,起到防止密封腔体与转子系统之间的间隙泄露。因为高速离心泵转子的转速高,所以选用机械密封效果最理想。机械密封的摩擦密封面制作精度很高,以免高速摩擦过热而致使密封失效,尽管如此,机械密封仍需要冲洗液不断均匀的供给,起到润滑、冷却降温和冲洗的作用,从而使得机械密封能无泄漏的持续工作。
现有技术中,有机厂精馏、聚合、回收等车间所用的离心泵,是在机械密封上配置冷却管道,如图1所示,利用机械密封的入口管道7和出口管道8完成机械密封的外冲洗工作。一般,机械密封内的冲洗液多为冷却水,在寒冷冬季时候,外界气温较低,机械密封内的冷却水很容易结冰而冻坏机械密封,对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坏,不利于安全生产。更重要的是,机械密封内的冲洗液在密封效果不好的状况下,冲洗液会流入泵体内,与泵体内的物料混合,造成物料的污染,从而使得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离心泵机械密封内冲洗结构,能有效解决机械密封外冲洗方式的弊端,通过自身回路中的物料实现循环冲洗,防止物料污染并节约用水,保证离心泵的安全生产。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离心泵机械密封内冲洗结构,所述离心泵是由泵体、泵轴和固定在所述泵轴顶端的叶轮组成;电动机通过所述泵轴对所述叶轮传递机械能,所述叶轮获得机械能进行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泵体入料道中的物料输送至泵体出料道中,以所述泵体入料道和所述泵体出料道形成物料通道,在连接所述叶轮的泵轴顶端和所述泵体之间设置有具有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的机械密封,其结构特点是:设置一连接所述泵体出料道和机械密封的入口管道的冲洗入口通道,以及一连接所述机械密封的出口管道和泵体入料道的冲洗出口通道,以所述物料通道、冲洗入口通道和冲洗出口通道形成机械密封的内冲洗回路。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利用泵体入料道和出料道的压力差,使得以物料通道、冲洗入口通道和冲洗出口通道形成机械密封的内冲洗回路因压力差而形成强制循环,并利用离心泵自身的物料进行冲洗,防止物料污染并节约用水,保证离心泵的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离心泵的冲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泵体;2泵轴;3叶轮;4泵体入料道;5泵体出料道;6机械密封;7入口管道;8出口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离心泵是由泵体1、泵轴2和固定在泵轴2顶端的叶轮3组成;电动机通过泵轴2对叶轮3传递机械能,叶轮3获得机械能进行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泵体入料道4中的物料输送至泵体出料道5中,以泵体入料道4和泵体出料道5形成物料通道,在连接叶轮3的泵轴2顶端和泵体1之间设置有具有入口管道7和出口管道8的机械密封6,如图2所示,一种离心泵机械密封内冲洗结构是:设置一连接泵体出料道5和机械密封的入口管道7的冲洗入口通道,以及一连接机械密封的出口管道8和泵体入料道4的冲洗出口通道,以物料通道、冲洗入口通道和冲洗出口通道形成机械密封的内冲洗回路。
具体实施中,在泵体出料道5上开孔引入一根管道至机械密封的入口管道7上,在泵体入料道4上开孔引入一个管道至机械密封的出口管道8。为了尽可能的不增加泵输送流量的损失,所引入的两根管道尽量采用最短最细的小管道。在正常使用离心泵进行生产时,由于靠近离心泵进出口料道的压力差较大,流入泵体入料道4的物料在经过物料通道时,小部分物料会从泵体出料道5中进入冲洗入口通道后流入机械密封6中,然后又因压力差的缘故,小部分物料会通过冲洗出口通道进入到泵体入料道4,从而形成了自身强制循环的内冲洗回路,利用本身的物料完成机械密封6的冲洗作用,从而保证离心泵的安全生产,又避免了利用冲洗液冲洗机械密封6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86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收性愈合敷料及其用于慢性伤口的用途
- 下一篇:耳戴式生命体征监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