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压注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9095.6 | 申请日: | 2013-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5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彭剑;张浩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侣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04 | 分类号: | B29C43/04;B29C4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压注成型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热塑性弹性体制品的生产工艺包括模具预热、注料、挤压和冷却成型等步骤,传统的生产方式需要将模具预热后移至不同的工位进行加工,并且在模具的转移过程中存在模具容易冷却、注料不均匀等问题,产品的质量不高,且生产效率低下,制品中没有电子控制芯片,制品功能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全自动压注成型装置,通过多工位转盘在加热区、冷却区和加压装置之间互相切换,能够减少预热后模具的热量损失,保证注料均均,并且在加压的同时插入电子控制芯片,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电子控制芯片增加了产品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自动压注成型装置,包括注料机、机架、加热区、加压装置和冷却区,所述注料机上安装有注料头,所述注料头位于加热区的上方,加热区和冷却区安装于机架上方,加压装置的下方安装有多工位转盘,所述多工位转盘可以在加热区、冷却区和加压装置之间互相切换。
作为优选,所述注料机上安装有出料槽,所述出料槽采用送料管与注料头相连,出料槽和送料管内均安装有加热辊,使得挤出的熔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防止送料管堵塞。
作为优选,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加压气缸、推杆和加压头,所述推杆的上端与加压气缸相连接,推杆的下端与加压头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推杆的下端设有螺纹结构,推杆采用螺纹结构与加压头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加压头内设有若干电子控制芯片,在加压的同时可以向制品中插入电子控制芯片,简化了生产工艺,实现了产品的多功能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工位转盘在加热区、冷却区和加压装置之间互相切换,能够减少预热后模具的热量损失,保证注料均均,并且在加压的同时插入电子控制芯片,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电子控制芯片增加了产品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压注成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料机、2-机架、3-加热区、4-加压装置、5-冷却区、6-多工位转盘、11-注料头、12-出料槽、13-送料管、14-加热辊、41-加压气缸、42-推杆、421-螺纹结构、43-加压头、44-电子控制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压注成型装置,包括注料机1、机架2、加热区3、加压装置4和冷却区5,所述注料机1上安装有注料头11,所述注料头11位于加热区3的上方,加热区3和冷却区5安装于机架2上方,加压装置4的下方安装有多工位转盘6,所述多工位转盘6可以在加热区3、冷却区5和加压装置4之间互相切换,所述注料机1上安装有出料槽12,所述出料槽12采用送料管13与注料头11相连,出料槽12和送料管13内均安装有加热 辊14,所述加压装置4包括加压气缸41、推杆42和加压头43,所述推杆42的上端与加压气缸41相连接,推杆42的下端与加压头43相连接,所述推杆42的下端设有螺纹结构421,推杆42采用螺纹结构421与加压头43相连接,所述加压头43内设有若干电子控制芯片44。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压注成型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位于多工位转盘6上的模具首先转到加热区3,模具在加热区3加热到200摄氏度,然后注料机1通过注料头11向模具内注入熔体,注有熔体的模具在多工位转盘6的作用下转到加压装置4的下方进行加压并插入电子控制芯片44,最后多工位转盘6将模具转到冷却区5进行冷却成型。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侣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爱侣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90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加强斜顶结构
- 下一篇:栅极驱动电路与栅极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