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纱窗的内开窗防护栏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1123.8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8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崔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建新 |
主分类号: | E06B7/16 | 分类号: | E06B7/16;E06B9/02;E06B9/52;E06B3/9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7150 河南省周口***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纱窗 开窗 护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制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纱窗的内开窗防护栏。
背景技术
目前楼房的隔断桥铝合金内开窗的防护装置主要是隐性纱窗与防护栏的结合,整个防护栏安装在窗户的外侧,用膨胀螺栓固定在窗口上,防护栏杆固定在防护栏上,不仅影响建筑的整体美观,而且一旦有突发情况发生,由于防护栏杆不可拆卸而不能从窗口逃生;隐性纱窗在安装和拆卸时非常困难,这给纱窗的清洗造成一定的难度,而且纱窗的窗框与窗框为单插槽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由于连接组角的厚度的限制,使得窗框骨架比较薄,在安装和拆卸时容易损坏,安装好的纱窗也不牢固,不能长期经受大风和恶劣天气。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拆卸方便的带有纱窗的内开窗防护栏,包括铝型材、直角角码、纱窗、防护柱、柱孔、柱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毛条、安装槽,所述四根铝型材通过四个直角角码连接,构成一个矩形铝合金框架,所述左侧、右侧的铝型材上开设柱孔,所述左侧或右侧的铝型材上安装有柱锁,所述防护柱插入柱孔,通过柱锁进行固定,所述左侧、右侧的铝型材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纱窗插入安装槽安装在矩形铝合金框架内,所述矩形铝合金框架和纱窗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毛条,所述纱窗包括纱窗框、组角、组角插槽、纱网,所述纱窗框上设有组角插槽,所述组角通过组角插槽固定安装在左、右侧的两根纱窗框上,所述上、下侧的两根纱窗框通过组角与左、右侧的纱窗框连接,组合成一个矩形纱窗框,所述纱网安装在矩形纱窗框上预置的槽内。
所述防护柱内部设有十字加强筋。
所述密封毛条安装在四根铝型材上预置的槽内。
所述纱窗为可拆装带框纱窗。
所述安装槽设置左侧、右侧的两根铝型材上。
所述左侧、右侧铝型材上的安装槽深度不同。
所述组角插槽有N组,N≥1。
所述铝型材和纱窗框的两端分别切割成45°角,在组合时将两根铝型材或者两根纱窗框的45°角相对,使其组合成90°的无缝拐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防护栏上进行了改进,即在矩形铝合金框架和纱窗的连接处增加了密封毛条,减小了纱窗安装时与铝型材的磨损;还可根据用户的喜好来设置左、右或上、下两个安装槽深度,设置纱窗的拆卸和安装方向;还将纱窗的组角插槽设置为多组,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使用不同的组角插槽,多组组角插槽不仅满足了连接组角的厚度,使得纱窗框连接牢固,还增加了纱窗的厚度,插槽凸起当做加强筋,对纱窗骨架有加强作用,使得整个纱窗骨架比较结实,进一步增强了纱窗的物理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纱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纱窗框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2、图3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铝型材-1、直角角码-2、纱窗-3、防护柱-4、柱孔-5、柱锁-6、密封毛条-7、安装槽-8、纱窗框-9、组角-10、组角插槽-11、纱网-12;
实施例1
安装时首先将四根铝型材1通过四个直角角码2连接,构成一个矩形铝合金框架,在左侧、右侧的两根铝型材1上开设柱孔5,左侧或右侧的铝型材1上安装有柱锁6,将防护柱4插入柱孔5,通过柱锁6固定在矩形铝合金框架上,在左侧、右的侧铝型材1上还设有安装槽8,将上侧、下侧的铝型材1做成无安装槽8的平铝型材1,在矩形铝合金框架上与纱窗3的连接处安装密封毛条7,在纱窗3的纱窗框9上设有组角插槽11,将组角10通过组角插槽11固定安装在左侧、右侧的两根纱窗框9上,将上侧、下侧的两根纱窗框9通过组角10与左侧、右侧的纱窗框9连接,组合成矩形纱窗3,然后将纱网12安装在矩形纱窗3上,最后将安装好的纱窗3插入安装槽8安装在矩形铝合金框架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建新,未经崔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11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