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检测站专用光伏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2028.X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4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徐景华;贾锁宝;蒋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昌荣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10/00 | 分类号: | H02S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检测 专用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
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广大发展,相应的检测站也日益增多,现有的检测站都为工业供电,其需要提前架设供电线路,这样在操作上就比较麻烦,特别是那种正常移动位置的检测站,其供电更麻烦。现有的也有一些检测站顶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为其进行供电,但是在检测站搬运的时候往往会由于振动或操作上的失误导致太阳能光伏电池板表面的损坏,进而无法达到发电的要求,有时甚至会损坏整个太阳能光伏电池板,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检测站专用光伏发电装置,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运用电机与旋转机构的配合,太阳能光伏电池板通过旋转背部朝上,这样当搬运检测站时能够很好的保护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表面。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检测站箱体1、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驱动轴3、排水管道4、驱动电机5和驱动链条6,检测站箱体1的上端设置有数个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的内部中心设置有驱动轴3,驱动轴3的左端通过驱动链条6连接有驱动电机5,驱动轴3之间通过驱动链条6两两相连,检测站箱体1的上端右侧设置有排水管道4。
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由电池板2-1和防护底板2-2组成,当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旋转防护底板2-2朝上时会很好的保护电池板2-1。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驱动电机5可以通过驱动链条6来控制驱动轴3旋转,从而实现对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的旋转,当检测站不使用或搬运的时候可以通过旋转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使防护底板2-2朝上,保护电池板2-1不受外力的损坏,排水管道4可以很好的排出检测站顶部的雨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操作方便。很好的运用电机与旋转机构的配合,使太阳能光伏电池板能够旋转,当需要搬运检测站或检测站长时间不用时,通过旋转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使其底部保护层朝上,这样能够很好的保护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表面,使其不会因为受外力影响而损坏,极大的增大了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使用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4,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检测站箱体1、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驱动轴3、排水管道4、驱动电机5和驱动链条6,检测站箱体1的上端设置有数个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的内部中心设置有驱动轴3,驱动轴3的左端通过驱动链条6连接有驱动电机5,驱动轴3之间通过驱动链条6两两相连,检测站箱体1的上端右侧设置有排水管道4。
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由电池板2-1和防护底板2-2组成,当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旋转防护底板2-2朝上时会很好的保护电池板2-1。
本具体实施方式工作原理:驱动电机5可以通过驱动链条6来控制驱动轴3旋转,从而实现对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的旋转,当检测站不使用或搬运的时候可以通过旋转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使防护底板2-2朝上,保护电池板2-1不受外力的损坏,排水管道4可以很好的排出检测站顶部的雨水。
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操作方便。很好的运用电机与旋转机构的配合,使太阳能光伏电池板能够旋转,当需要搬运检测站或检测站长时间不用时,通过旋转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使其底部保护层朝上,这样能够很好的保护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表面,使其不会因为受外力影响而损坏,极大的增大了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使用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昌荣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昌荣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20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