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厌氧滤池反应器内部排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2983.3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3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吴晓群;丁大勇;林翔;刘媛媛;林广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缪友菊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滤池 反应器 内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厌氧滤池反应器,具体涉及一种厌氧滤池反应器内部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按照原有设计内容,厌氧滤池(AF)反应器内设置一根长度17.3m的DN100不锈钢排(送)泥管,管道设置高度距池底1.2m,该排泥管兼具排泥和向AF反应器内补充污泥菌种的作用。由于排泥点为AF反应器内17.3m(圆心)处,造成池内排泥面仅为圆心附近直径约4~6m的范围,收集面积为30m2左右,仅占AF反应器全部面积的3%,其他区域的厌氧微生物不能及时更新,新陈代谢死亡的厌氧微生物和老化脱落的生物膜无法排出系统,长期累积不但无法降解有机物,且易堵塞填料,加速和扩大死区的形成,导致AF反应器内污泥虽然总量无明显下降,但实际污泥总量中活性成分所占比重越来越小,无机物或死亡的微生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最终直接造成AF反应器去除效率下降。
国内外已见对厌氧滤池反应器的排泥管进行改造以提高污泥收集更新和排放效率的报道,一种方法是将AF反应器分隔为多室,每室底部设置一排泥管;另一种方法是对AF反应器进行分区,各分区分别设置一根排泥总管和四根支管,每根支管上设有三个排泥口;这两种方法仍然不能解决有效排泥的问题,且改造复杂成本高,难以安装及检修。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排泥面积大且排泥均匀的厌氧滤池反应器内部排泥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厌氧滤池反应器内部排泥装置,在反应器底部从中心沿半径向厌氧滤池反应器外引出一条主排泥管,在所述主排泥管的侧壁上开有收集孔,故污泥收集区域以主排泥管为中心,扩大了污泥排放和收集的范围,且沿主排泥管管线方向排泥均匀。
所述主排泥管上每隔0.5m开有收集孔,使得从厌氧滤池反应器中心到边缘各处的厌氧微生物都可及时排出,得到及时更新。
优选地,所述收集孔的直径为20~25mm,以达到每个收集孔都可以最大限度的进行有效送泥排泥的目的。
进一步,从所述主排泥管与厌氧滤池反应器边缘的相交处向两侧各引出一条副排泥管,所述副排泥管和所述主排泥管形成夹角,保证靠近厌氧滤池反应器边缘周边能够送泥排泥通畅,顺利收集污泥排出厌氧滤池反应器外,优选地所述副排泥管长度为10~15m,所述副排泥管(2)上每隔0.5m开有收集孔,所述副排泥管为DN100不锈钢管。
在所述厌氧滤池反应器底部还设置两个排泥支管汇总到一个排泥总管,形成“Y”型布置,所述排泥总管延伸至所述厌氧滤池反应器外,增加的这一处排泥点,进一步扩大了送泥排泥区域。
进一步,所述排泥总管和排泥支管的侧壁上也开有收集孔,加快送泥排泥速度。
有益效果:通过在厌氧滤池反应器内设置多根排泥管,并沿管线方向开设多个收集孔增加管道沿程的排(送)泥点,增大了污泥收集更新区域的面积,提高了厌氧污泥收排过程的均匀性,同时加快了池内污泥的更新效率,进一步保证并提升了厌氧滤池反应器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排泥管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种厌氧滤池反应器内部排泥装置,如图1所示,在反应器底部从中心沿半径向厌氧滤池反应器外引出一条主排泥管1,在所述主排泥管1的侧壁上每隔0.5m开有收集孔,共开孔35个,故污泥收集区域以主排泥管1为中心,扩大了污泥排放和收集的范围,收集区域以主排泥管1两侧2m计,收集面积达到70m2,且沿主排泥管1管线方向排泥均匀,使得从厌氧滤池反应器中心到边缘各处的厌氧微生物都可及时排出,得到及时更新;如图2所示,主排泥管侧壁上的收集孔的直径φ为20mm,以达到每个收集孔都可以最大限度的进行有效送泥排泥的目的。
从主排泥管1与厌氧滤池反应器边缘的相交处向两侧各引出一条长度为12m的副排泥管2,所述副排泥管2为DN100不锈钢管,管侧壁开有收集孔,副排泥管2和所述主排泥管1形成夹角,保证靠近厌氧滤池反应器边缘周边能够送泥排泥通畅,顺利收集污泥排出厌氧滤池反应器外,增加了2条副排泥管2后污泥收集面积增加了96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29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过施加电流实现原子力显微镜纳米沉积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树木养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