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重结构的烧结炭棒及其制备模具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20593539.3 申请日: 2013-09-25
公开(公告)号: CN203750302U 公开(公告)日: 2014-08-06
发明(设计)人: 叶岳霖;张金树;庄友加;李明仁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01D39/20 分类号: B01D39/20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林捷
地址: 361000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多重 结构 烧结 及其 制备 模具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重结构的烧结炭棒及其制备模具,用于炭棒滤芯产品中使用。

背景技术:

炭棒是饮用水净化器的一个非常关键且重要的滤材。炭棒的形成方法可分挤出工艺与烧结工艺两种。烧结法的工艺较复杂,产速较慢,但功能性质量比压出法佳。因此,在引用水源受污染较大,或自来水厂净化技术较不先进的地区,特别需要采用烧结制出的炭棒做为净水器的核心单元。目前市场上所出售的烧结炭棒几乎都是单层结构,很难实现在同一支炭棒上拥有可设计出不同功能的灵活性。况且炭棒的过滤精度与其水通量或受阻塞时间是互相矛盾的关系。即炭棒的烧结孔径越小,拦截水中异物杂质的能力越佳,但却容易受阻塞,工作寿命越短。如何能使用水中大颗粒的杂质被挡住在炭棒外层,却又能使进水穿过炭棒,让小颗粒杂质被炭棒吸附,其余干净的水被过滤排出则是一个较挑战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尘量较大,使用寿命也较长的炭棒。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多重结构的烧结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炭棒由两层以上层式结构构成,且炭棒层自外向内的滤孔孔径渐小。

上述炭棒由两层炭棒层构成,外层过滤孔径在15~25微米之间,内层过滤孔径在2-5微米之间。

上述炭棒由三层炭棒层构成,外层过滤孔径在15~25微米之间,内层过滤孔径在2-5微米之间,中间层过滤孔径在5~10微米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多重结构烧结炭棒的制备模具。

本实用新型多重结构烧结炭棒的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漏斗加料器和套在漏斗加料器下部的底模,所述底模包括有柱形外筒体和设在柱形外筒体中心轴线上的中柱;所述漏斗加料器包括有漏斗状外筒体和设在漏斗状外筒体体内的一层以上的漏斗状内筒体,所述漏斗状外筒体可伸入柱形外筒体内缘内,所述漏斗状内筒体下部延伸至柱形外筒体的筒底,所述中柱伸入至漏斗状内筒体的中心部。

上述漏斗状外筒体内设有两层的漏斗状内筒体,所述该两层漏斗状内筒体的下部均延伸至柱形外筒体的筒底。

使用该模具制作多重结构烧结炭棒的过程:在底模中套入漏斗加料器,使漏斗状内筒体的下部底端伸至柱形外筒体的内底端,同时中柱也伸入到漏斗状内筒体体内,开始往漏斗状外筒体与漏斗状内筒体之间的夹层中、漏斗状内筒体与中柱之间灌入不同的炭棒层配方料,振荡几分钟使之均匀即完成模具的灌料。

本实用新型多重结构的烧结炭棒其炭棒层烧结孔径由外层向内逐渐变小,明显地提高对水中悬浮颗粒的拦截量,增大了容尘量,也使使用寿命得到显著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重结构烧结炭棒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制备模具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多重结构的烧结炭棒,所述炭棒1由两层以上层式结构构成,且炭棒层2自外向内的滤孔孔径渐小。

上述炭棒由两层炭棒层构成,外层过滤孔径在15~25微米之间,内层过滤孔径在2-5微米之间。

上述炭棒由三层炭棒层构成,外层201过滤孔径在15~25微米之间,内层202过滤孔径在2-5微米之间,中间层203过滤孔径在5~10微米之间。

本实用新型多重结构烧结炭棒的制备模具,包括有漏斗加料器3和套在漏斗加料器下部的底模4,所述底模4包括有柱形外筒体401和设在柱形外筒体中心轴线上的中柱402;所述漏斗加料器3包括有漏斗状外筒体301和设在漏斗状外筒体体内的一层以上的漏斗状内筒体302,所述漏斗状外筒体可伸入柱形外筒体401内缘内,所述漏斗状内筒体302下部303延伸至柱形外筒体的筒底403,所述中柱402伸入至漏斗状内筒体的中心部。

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制作具有三层结构的炭棒,上述漏斗状外筒体内设有两层的漏斗状内筒体302,所述该两层漏斗状内筒体302的下部均延伸至柱形外筒体的筒底403。

使用该模具制作多重结构烧结炭棒的过程:在底模中套入漏斗加料器,使漏斗状内筒体的下部底端伸至柱形外筒体的内底端,同时中柱也伸入到漏斗状内筒体体内,开始往漏斗状外筒体与漏斗状内筒体之间的夹层中、漏斗状内筒体与中柱之间灌入不同的炭棒层配方料,振荡几分钟使之均匀即完成模具的灌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35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