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直接滴定检测法的混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4484.8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5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丁怡;彭程;曾游;邱佩丽;黄儒强;潘慧晴;黄秋婷;叶春常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酒类检测中心;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郭炜绵 |
地址: | 5101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直接 滴定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直接滴定检测法的混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直接滴定法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总糖和还原糖,是仲裁检验采用的首选方法。直接滴定法是在沸腾条件下进行滴定,原理是还原糖和氢氧化铜在沸腾条件下经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沉淀,滴定终点时过量的还原糖和指示剂次亚甲基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终点的颜色是次亚甲基蓝由蓝色变成无色,滴定体系溶液从蓝色变为砖红色或深红色。
直接滴定法的检测条件比较苛刻,近反应终点时要求滴定速度为每2秒1滴,即0.025毫升/秒,由于本反应的原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为避免由于振荡而引入空气影响反应终点,在滴定过程中不能振荡或摇动试剂瓶使反应体系快速混匀。由于反应溶液的混合过程完全靠反应体系沸腾产生的气泡和沸石所产生的气泡无法使反应液均匀,从而造成滴定液在反应液中不能快速、均匀的扩散,即反应液与滴定液无法快速混匀,这导致滴定反应不能瞬间完成,出现5-10秒钟反应液混匀时间,则造成滴定平行操作时无法在同一条件下判断滴定终点,而使滴定结果的平行性差。由于以上原因,检测总糖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都有一定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快速混匀反应液,提高检测准确度和稳定性的用于直接滴定检测法的混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用于直接滴定检测法的混匀装置,包括引入杆和至少一个管体,所述管体固定于引入杆的下端,所述管体设有内腔,所述管体的两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内腔相连通;当进行检测时,所述管体浸泡于反应液中。具体的,当管体浸入反应液(常温)时,由于腔体内存有空气,压强为一个大气压,反应液形成的液体压强与大气压相比较小,而且反应液在开口处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这可避免反应液进入管体的内腔,则管体的内腔中的空气不会被赶走。而当反应液被加热至沸腾时,管体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而流出管体外并形成稳定的气化中心(又称沸腾中心)从而生成气泡,则在管体两端的开口形成令反应体系快速形成细腻和均匀的气泡,快速混匀反应液。
所述管体的数量为4个,所述管体以2个为一组,所述每组的2个管体于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所述两组管体按垂直方向分两层固定于引入杆的下端。所述管体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如可根据反应液的体积。
所述的用于直接滴定检测法的混匀装置还包括两根连接杆,所述两根连接杆的中部固定于引入杆的下端,所述4个管体分别固定于两根连接杆的两端;所述两根连接杆垂直设置,且所述两根连接杆均与引入杆垂直。
所述管体的数量为2个,所述2个管体于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所述2个管体均固定于引入杆的下端。
所述的用于直接滴定检测法的混匀装置还包括一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中部固定于引入杆的下端,所述2个管体分别固定于连接杆的两端。
所述管体的两端呈梭型。此结构可令管体内的空气匀速流出管体,从而令反应液产生的气泡均匀、细腻,提高反应液的混匀程度。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管体中部的直径为4mm~10mm;所述开口的孔径为0.5mm~4mm。
为方便固定,所述引入杆的上端设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呈钩状。引入杆的上端具有呈钩状的弯曲部,则此弯曲部可挂于装有反应液的容器瓶的上端。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引入杆的直径为0.4mm~0.6mm。
所述引入杆和管体的材料均为玻璃。玻璃材料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特性。则本用于直接滴定检测法的混匀装置即使在碱性溶液中,且在沸腾条件下,引入杆和管体的不会被腐蚀和损坏。这提高了本用于直接滴定检测法的混匀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玻璃不会因碱性或受热而发生化学反应,即不会因强碱或受热产生其他物质影响检测,这也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引入杆带着管体插入装有反应液的容器瓶中,且令反应液浸泡着管体。在检测过程中,当反应液被加热至沸腾时,管体内腔受热,则管体内腔的空气从管体内流出进入反应液中,并形成稳定的气化中心(又称沸腾中心)从而生成气泡,则在管体两端的开口形成令反应体系快速形成细腻和均匀的气泡,从而令反应液和滴定液快速的混合均匀。这将保证反应液在反应终点的重复性和精密度均能够符合检测标准的要求,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酒类检测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广州市酒类检测中心;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44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