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放电加工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8102.9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6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德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群伦精密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1/02 | 分类号: | B23H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李艳;孙仿卫 |
地址: | 215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电 加工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电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超硬合金的铜电极放电加工电路。
背景技术
一般放电加工机对超硬合金的加工方式,都是采用铜钨作为加工电极,以控制良好的加工损耗,不能使用铜电极,其熔点低,损耗大,经测量其损耗通常在70-80%左。但是铜钨价格昂贵,而且材质较硬,加工铣削不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电加工电路,以使用铜电极在低损耗的情况下加工超硬合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电加工电路,电路包括:直流电源、限流电阻、高速开关、铜电极以及LC电路;
LC电路包括:电感、串联在电感的一端与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的电容及二极管;电容与二极管并联,二极管的阴极与电感相连,二极管的阳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有待加工的超硬合金工件;
直流电源的正极依次串联限流电阻、高速开关和铜电极;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在高速开关和铜电极之间;
高速开关,用于施加脉冲电源电压。
优选的,高速开关为晶体管。
优选的,电路的损耗为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放电加工电路,包括:直流电源、限流电阻、高速开关、铜电极、第一开关以及LC电路;
LC电路包括:电感、串联在电感的一端与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的电容及二极管;电容与二极管并联,二极管的阴极与电感相连,二极管的阳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有待加工的工件;
直流电源的正极依次串联限流电阻、高速开关和铜电极;电感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关连接在高速开关和铜电极之间;
第一开关用于在工件为超硬合金时导通;
第一开关用于在工件为普通合金时断开;
高速开关,用于施加脉冲电源电压。
优选的,高速开关为晶体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放电加工电路,包括:直流电源、限流电阻、高速开关、电极、第二开关以及LC电路;
LC电路包括:电感、串联在电感的一端与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的电容及二极管;电容与二极管并联,二极管的阴极与电感相连,二极管的阳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有待加工的超硬合金工件;
直流电源的正极依次串联限流电阻、高速开关和电极;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在高速开关和电极之间;
第二开关与电感并联;
第二开关,用于在电极为铜电极时断开,在电极为铜钨电极时导通;
高速开关,用于施加脉冲电源电压。
优选的,高速开关为晶体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放电加工电路,包括:直流电源、限流电阻、高速开关、电极、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以及LC电路;
LC电路包括:电感、串联在电感的一端与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的电容及二极管;电容与二极管并联,二极管的阴极与电感相连,二极管的阳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有待加工的工件;
直流电源的正极依次串联限流电阻、高速开关和电极;电感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关连接在高速开关和电极之间;
第二开关与电感并联;
第一开关,用于电极为铜电极且工件为超硬合金时导通,电极为铜电极且工件为普通合金时断开;
第二开关,用于在工件为超硬合金且电极为铜电极时断开,在工件为超硬合金且电极为铜钨电极时导通;
高速开关,用于施加脉冲电源电压。
优选的,高速开关为晶体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放电加工电路中增加LC电路,利用电感缓慢放电,使得铜电极上的电流慢慢增大,改变了铜电极的放电电流波形,而且其铜电极上的电流值为电感电流加上流过晶体管的电流,因此,大于直接通过晶体管流向铜电极的电流,从而提高了放电加工效率,减小了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放电加工电路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感电流波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极间电压及极间电流波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放电加工电路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放电加工电路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放电加工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群伦精密机电工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群伦精密机电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81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企业现场劳务信息同步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业务数据集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