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IN 针和衬套压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8240.7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9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丰顶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田富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4 | 分类号: | H01R4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in 衬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压合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PIN针和衬套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PCB压合制作过程中,将PIN针穿入衬套的孔中,固定内层PCB板进行压合,压合时的树脂流胶容易粘附在PIN针和衬套的内表面,不易清除,另外,当需要拆卸时,由于树脂流胶的粘附,使得PIN针和衬套压合装置不易拆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并且容易损害PIN针和衬套,造成使用异常,导致对人工及材料等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效率,导致生产效益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PIN针和衬套压合装置,其目的:减少因粘胶造成的异常,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PIN针和衬套压合装置,包括衬套和PIN针,衬套内设有由长方形和两对称的圆弧组成的异形孔,PIN针外表面以及衬套的异形孔内表面设有铁氟龙涂层,PIN针穿入衬套的异形孔中。
优选的,铁氟龙涂层的厚度为0.01-1.5mm。
优选的,铁氟龙为聚四氟乙烯,是四氟乙烯经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CF2CF2]n。
为了使PIN针能够更好地穿入衬套孔中,PIN针本体为两端圆滑过渡为锥形的实心柱体,PIN针截面形状与衬套的异形孔相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IN针和衬套压合装置,将原压合使用的PIN针外表面和衬套的异形孔的内表面做离型处理,使其对压合时的树脂流胶有不粘的效果,从而压合时的树脂流胶 易于清洁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PIN针和衬套压合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衬套的剖视图;
图3为PIN针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面示意图。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衬套 11.异形孔 2.PIN针 3.铁氟龙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PIN针和衬套压合装置,包括衬套1和PIN针2,衬套1内设有由长方形和两对称的圆弧组成的异形孔11,PIN针2外表面以及衬套1的异形孔11内表面设有铁氟龙涂层3,PIN针2穿入衬套1的异形孔11中。
衬套1镶嵌在制具板上,在制具板与制具板之间设有钢板和PCB 板,PIN针2分别穿过镶嵌在制具板上的衬套1的异形孔11、钢板以及PCB板,从而固定内层的PCB板,实现制具板、钢板以及PCB板的压合。
铁氟龙涂层3的厚度为0.01mm,铁氟龙为聚四氟乙烯,是四氟乙烯经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CF2CF2]n,铁氟龙具有优越的密着性和润滑性,又被称为不粘涂料,并且可以在260℃连续使用,具有显著的热稳定性。
如图4所示,PIN针2本体为两端圆滑过渡为锥形的实心柱体,PIN针2截面形状与衬套1的异形孔11的形状相同,便于PIN针2与衬套1压合。
以上就是一种PIN针和衬套压合装置结构和作用效果,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将PIN针外表面以及衬套的异形孔的内表面用铁氟龙涂层作离型处理,使其具有不粘的效果,压合时的树脂流胶易于处理,另外,该装置便于拆卸,有利于节省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生产效益。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田富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广田富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82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泄漏防止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全承载车身和其制造方法及包括其的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