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节分散的铸件蜡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8874.2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1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杜应流;张义胜;刘燕;毕孝桃;夏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应流铸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7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散 铸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节分散的铸件蜡模。
背景技术
在对于热节分散的铸件实现顺序凝固时,为保证产品的出产率,通常采用保温棉将蜡模包裹,再按顺序拆卸保温棉来实现顺序凝固,但保温棉对人体伤害较大,同时保温棉是一次性使用,消耗量很大,同时热节的内腔壁端部往往因为得不到补缩而形成缩孔,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节分散的铸件蜡模,该蜡模的热节内腔壁端部能够得到补缩,从而不易产生缩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热节分散的铸件蜡模,包括第一热节以及第二热节,第一热节的顶部设置冒口,第二热节的顶部设置浇口,第一热节的内腔壁端部与第二热节的内腔壁端部通过补缩块连接,补缩块与第一热节的内腔壁端部以及第二热节的内腔壁端部为无缝连接。
优选的,补缩块设置在第一热节的内腔壁端部的底端,补缩块沿第一热节的内腔壁端部设置成圆弧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种热节分散的铸件蜡模,包括第一热节以及第二热节,第一热节的顶部设置冒口,第二热节的顶部设置浇口,第一热节的内腔壁端部与第二热节的内腔壁端部通过补缩块连接,补缩块与第一热节的内腔壁端部以及第二热节的内腔壁端部为无缝连接,在浇注钢水前需要沿蜡模表面粘细沙材料,再取出蜡模,这样细沙材料原先包裹蜡模的地方即形成空腔,补缩块处即形成通道连接第一热节内腔壁端部以及第二热节内腔壁端部,浇注钢水后钢水充满空腔,当第二热节内腔壁端部不能从上方的钢水得到补缩时,钢水通过通道从第一热节流向第二热节内腔壁端部,从而得到补缩;补缩块设置在第一热节的内腔壁端部的底端,补缩块沿第一热节的内腔壁端部设置成圆弧状,增大了第一热节内腔壁端部与第二热节内腔壁端部的连通面积,使补缩面积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其中,1.第一热节2.第二热节3.浇口4.冒口5.补缩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本实用新型一种热节分散的铸件蜡模,包括第一热节1以及第二热节2,第一热节1的顶部设置浇口3,第二热节2的顶部设置冒口4,第一热节1的内腔壁端部与第二热节2的内腔壁端部通过补缩块5连接,补缩块5与第一热节1的内腔壁端部以及第二热节2的内腔壁端部为无缝连接,补缩块5设置在第一热节1的内腔壁端部的底端,补缩块5沿第一热节的内腔壁端部设置成圆弧状,增大了第一热节1内腔壁端部与第二热节2内腔壁端部的连通面积,使补缩面积增大,缩小了可能存在缩孔的范围,由于在铸造业内蜡模的形状即为铸件的形状,因此在浇注钢水前需要沿蜡模表面粘细沙材料,再取出蜡模,这样细沙材料原先包裹蜡模的地方即形成空腔,补缩块5处即形成通道连接第一热节1内腔壁端部以及第二热节2内腔壁端部,浇注钢水后钢水充满空腔,当第二热节2内腔壁端部不能从上方的钢水得到补缩时,钢水可以通过通道从第一热节1流向第二热节内腔壁端部,从而得到补缩。
在铸件冷却后,去除表面的细沙材料,并将补缩块5以及浇口3和冒口4去除,即为所需要的铸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应流铸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应流铸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88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缸体铸造倒拔模砂型结构
- 下一篇:一种耐用履带链板锻压组合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