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造纸法再造烟叶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5297.5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4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川;夏天华;俞海桥;温谢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绿邦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24;C02F1/52;C02F1/44;C02F1/72 |
代理公司: | 福建炼海律师事务所 35215 | 代理人: | 许育辉;张辉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纸 再造 烟叶 废水 深度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造纸法再造烟叶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造纸法再造烟叶国外研究和产业化较早,时至今日如摩迪、雷诺等公司都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和大规模的生产。近几年来国内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研究运用不断提升,相继有杭州、汕头和昆明等地的工厂建成投产。同时国内各烟厂也认识到造纸法再造烟叶的优越特性,欲用其作为一种新的卷烟添加料使用,有取代稠浆法和辊压法再造烟叶的意向。
造纸法再造烟叶在卷烟中运用,一方面能大幅度的节省烟叶原料,有效的降低卷烟成本;另一方面能使卷烟的物理、化学性能按人们的意愿和要求得到改善和调整,能降低卷烟整体焦油、烟碱量,降低烟支密度和提高填充率。
传统的卷烟生产过程中直接对烟草进行加工,产生的有机废水量很少,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造纸法再造烟叶技术与传统卷烟生产技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生产过程中吸收了制浆造纸工艺及纸加工工艺过程的特点,会产生大量高浓度难降解彻底有机废水,并且随烟叶种类不同,造纸法再造烟草废水水质波动较大,但一般具有以下相同特点:水质可生化性较好,悬浮物浓度很高,水样偏酸性,废水中金属离子的浓度也较高,色度较深(呈红棕色),氧化还原电位较高,废水易腐化变质等。目前通常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废水不易达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处理能够有效处废水,使废水回用的造纸法再造烟叶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造纸法再造烟叶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格栅、初沉池、气浮装置、第一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混凝沉淀池依次连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好氧反应池、膜生物反应器(MBR)、臭氧-曝气生物滤池、超滤膜分离装置、反渗透系统,所述的反渗透系统的产水出口连接回用水池,浓水出口连接芬顿反应装置、第二混凝沉淀池;还包括一污泥池,所述的气浮装置、第一混凝沉淀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第二混凝沉淀池的污泥出口与污泥池相连;所述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气体出口连接有一气体回收装置。
进一步,所述的MBR为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
进一步,所述的超滤膜分离装置为管柱式超滤膜分离装置。
进一步,所述的臭氧-曝气生物滤池上还包括一将余氧回流至好氧反应池的余氧回用管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造纸法再造烟叶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及工艺,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造纸法再造烟叶废水经过多种工艺的处理,特别是采用了UASB、MBR、臭氧-曝气生物滤池、超滤膜分离装置、反渗透系统等先进的水处理工艺技术,使高浓度的烟叶废水脱色、脱臭,大大降低其中的污染物质,确保废水回用于生产;
2)排放量少,反渗透系统浓水经芬顿反应装置处理、混凝沉淀后,可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造纸法再造烟叶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造纸法再造烟叶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格栅、初沉池、气浮装置、第一混凝沉淀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好氧反应池、膜生物反应器(MBR)、臭氧-曝气生物滤池、超滤膜分离装置、反渗透系统;反渗透系统的产水出口连接回用水池,浓水出口连接芬顿反应装置、第二混凝沉淀池;还包括一污泥池,所述的气浮装置、第一混凝沉淀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第二混凝沉淀池的污泥出口与污泥池相连;所述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气体出口连接有一气体回收装置;此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上还包括一将余氧回流至好氧反应池的余氧回用管道。
优选的,所述的MBR为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
优选的,所述的超滤膜分离装置为管柱式超滤膜分离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绿邦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绿邦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52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拖把及其脱水桶
- 下一篇:一种带语音提示的工业缝纫机操作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