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置电机的空气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8183.6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4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向宁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电机 空气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空气净化器是通过将空气中的粉尘、细菌等滤除而使空气得到净化的一种装置,通常是在构成外壳的本体内设置有吸入室内空气强制送分的送风机和将粉尘等空气中的污染物滤除的过滤器。借助于送风机产生的风力使室内空气流经过过滤器,由过滤器完成室内空气的净化工作。但是目前常用的这种净化器结构复杂,不易更换和清洗过滤器,所以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对空气净化器的结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内置电机的空气过滤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置电机的空气过滤器,其包括一壳体、风机和驱动风机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第一过滤筒,所述第一过滤筒内承载过滤空气用的物质、并形成用于容置所述驱动电机的空腔;所述第一过滤筒为一端密封、一端开口的水桶型结构、且所述第一过滤筒的侧壁可允许空气流通;所述壳体的侧面套装所述过滤筒,并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上开有容空气流通的通风孔作为出风口,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设置的进风口处。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筒与所述壳体的侧面之间还设置有多个第二过滤筒,多个所述第二过滤筒及所述第一过滤筒之间相互套装所述第二过滤筒之间的间 隙以及与所述第一过滤筒之间的间隙承载所述过滤空气用的物质,所述多个第二过滤筒的直径从内层向外层依次变大。
其中,从所述第一过滤筒开始逐级叠加的第二过滤筒内物质的密度依次增大。
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的进风口均匀分布于所述壳体的侧面上。
其中,所述驱动电机位于一密封腔内。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筒包括:中心固定柱,以及硼硅微纤维制成的叠片,该叠片呈放射状位于所述中心固定柱的外表面,形成由叠片状硼硅微纤维制成的圆柱体。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筒与相邻第二过滤筒之间具有高度差,承载于该相邻第二过滤筒中的物质与第一过滤筒的开口端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置风机驱动电机的空间。
其中,所述壳体内从所述第一过滤筒开始依次承载的物质分别是由叠片状硼硅微纤维制成的圆柱体、由硼硅微纤维制成的颗粒堆置压缩而成HEPA芯、活性炭;所述HEPA芯的硼硅微纤维密度大于所述圆柱体的硼硅微纤维密度。
其中,在所述最外层第二过滤筒与所述壳体的侧面之间还设置有利用硼硅微纤维压缩制成的HEPA过滤支架。
其中,所述壳体侧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筒或第二过滤筒的侧壁均采用具有多个通风孔的网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净化结构通过将电机置于过滤物质中,然后利用被吸入的空气逐步渗透从过滤筒中流出来实现空气净化,其可以增大过滤面积,并且还可以更加高效的使用过滤物,方便维修和更换过滤物,此外还可以很好的消除电机噪音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中间层卡环结构8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过滤筒2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空气过滤器,如图1所示,其包括壳体1、以及风机5、用于驱动风机5旋转的驱动电机6;在壳体1的内部设置第一过滤筒21,第一过滤筒21内承载过滤空气用的物质3、并形成用于容置驱动电机6的空腔61。第一过滤筒21为一端密封、一端开口的水桶型结构,且第一过滤筒21的侧壁可允许空气流通;壳体1的侧面12套装第一过滤筒,并在所述壳体1的侧面12上开有容空气流通的通风孔作为出风口,风机5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设置的进风口16处。驱动电机6驱动风机5旋转,然后将空气从壳体1上设置的进风口16吸入,被吸入的空气被压缩至第一过滤筒21的空腔61内,渐渐渗透通过壳体1侧面12上设置的出风口流出,可以有效提高空气的净化力度,并同时降低电机的噪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向宁,未经刘向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81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苯乙烯熔融装置
- 下一篇:绳索驱动连续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