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神经外科穿刺引流的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8547.0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7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姚成军;吴劲松;庄冬晓;施建兵;章捷;毛颖;周良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A61B17/34;A61B5/055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神经外科 穿刺 引流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神经外科磁共振导航手术辅助器械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神经外科穿刺引流的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为一种新型神经外科穿刺引流的辅助装置,兼容于高场强(3.0T)磁场环境、且扫描时不必拆卸,适用于脑部穿刺或引流。
背景技术
脑部病灶穿刺引流是神经外科领域成熟技术,多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操作,准确性差;第二阶段引入了立体定向和神经导航辅助操作,极大提高了准确性,但还有术中脑移位误差需要解决;第三阶段得益于近年来术中磁共振的出现,做到了术中实时影像导航,可避免普通导航的术中脑移位影响,基本实现了零误差。当前,华山医院自2006年引入国内首台术中磁共振设备以来,迄今已开展各类术中磁共振导航手术1000余例,临床效果良好;但是,现有的神经外科穿刺引流装置不能直接应用在磁场环境下,既不安全,且操作困难,术中需要扫描时必须反复拆卸。
目前,拥有术中磁共振的神经外科中心多数仍使用非磁兼容的穿刺引流装置,操作繁琐且不安全;少数单位(如苏黎世大学医学院)研制了一种适合特定术中磁共振机型的穿刺引流装置投入试用,但上述装置穿刺角度不如传统装置,牺牲了灵活性,且采用塑料材质,不能反复使用,代价昂贵。
综上所述,当前针对市场上的多种术中磁共振机型,尚无一种通用于不同机型的、兼顾灵活性和安全性的高场强磁兼容穿刺引流装置,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用于神经外科穿刺引流的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能兼容磁场环境,且不影响术中磁共振扫描,不干扰图像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神经外科穿刺引流的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不仅解决了常规穿刺引流装置在磁场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并且不干扰术中磁共振成像,设计稳定、灵活,直接固定于颅骨,不需要另接驳于头架,安装方便,不影响术中操作和扫描。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神经外科穿刺引流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底座1、蛇形臂2和穿刺针3组成;所述蛇形臂2固定于底座1上,所述穿刺针3安置于蛇形臂2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辅助装置的所有部件均采用钛合金材料(Tc10及1Cr18Ni9Ti)制备;所述钛合金材料的硬度为HRC38-42,磁兼容性良好,在磁场中不受磁力影响及发生移位,不干扰磁共振成像及产生伪影,硬度适中,扫描时不必拆卸;该辅助装置可直接固定于颅骨上,可任意调整穿刺角度,可满足手术需要;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1的外形呈三角形,用于固定在颅骨上;其上设有底座开口11、与蛇形臂连接部件12和螺孔13,该螺孔13共有三个;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蛇形臂2主要由底座固定件21、穿刺针固定件22和蛇形连接臂26构成,用于连接底座和穿刺针(可任意调节穿刺方向);所述蛇形连接臂26一端连接底座固定件21、另一端连接穿刺针固定件22,该底座固定件21上设有与底座连接螺栓23和蛇形臂固定按钮24,该穿刺针固定件22上设穿刺针固定按钮2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蛇形连接臂26采用1Cr18Ni9Ti制备,其余部件采用Tc10制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穿刺针3由内套管31、中套管32和外套管33三层结构组成,内套管31外依次套有中套管32和外套管33,可满足穿刺或引流需要;所述内套管31、中套管32和外套管33的一端均为注射器接口34、另一端为末端封闭,该内套管31、中套管32和外套管33的注射器接口34处设(指示取材窗的)三角标35,内套管31、中套管32和外套管33的管体上设刻度尺36、取材窗3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套管31的外径为2.2mm、内径为2.0mm、长度为200mm,所述中套管32的外径为2.4mm、内径为2.2mm、长度为190mm,所述外套管33的外径为2.6mm、内径为2.4mm、长度为60mm、90mm、120mm、150mm、180mm。
使用时,先用常规钛钉(现有技术成熟产品,兼容于磁场环境)将底座1固定于颅骨上,底座开口11与颅骨穿刺孔吻合;再将蛇形臂2根据穿刺方向固定于底座1上(可360°调整方向,满足各种手术需求);最后将穿刺针3安装于蛇形臂2上,调整穿刺方向后旋紧各旋钮,整个辅助装置在此后的操作过程中稳定不移位;手术过程中若需调整方向,可随时调节各旋钮达到要求;所述穿刺针3取标本时,通过内套管31、中套管32切割完成;穿刺结束后如需引流,拔出内套管31、中套管32,通过外套管33放置引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85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手术的四通道装置
- 下一篇:椎间盘微波导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