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压机温控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8792.1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2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向宇;陈文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耐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2 | 分类号: | F04B39/02;F04B39/10;F04B3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05113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压机 温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中的空压机上使用的部件,特别是指空压机温控阀。
背景技术
空压机是气源工作中的主体,它可以将原动机(通常是电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压力能的装置,是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装置,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温控阀作为空压机的重要部件,可以保障润滑油在高温情况下通往散热器冷却,同时在低温情况下关闭润滑油通往冷却器,避免机器温度过低达不到最佳状态。现有的高性能的温控阀大多靠进口,成本高、交货周期长,而国内的温控阀密封性差、泄漏点多、温控反应速度迟缓,经常出现故障停机,导致系统内部润滑油乳化变质或者高温变质,加剧有相对运动零件的腐蚀和磨损,使空气压缩机主机受损,缩短了空压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压机温控阀,用于解决现有空压机温控阀泄漏点多、密封性差,导致系统内部润滑油容易乳化变质,影响压缩机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压机温控阀,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的活塞,设置在活塞内的温控阀芯,设置在活塞外的弹簧,压盖和挡圈;
阀体与压盖之间设置有第一O型圈组。
优选的,采用上述空压机温控阀后,空压机主机外壳上的进油口与出油口的间距为10-100mm。
优选的,第一O型圈组包括至少3个直径不同的O型圈。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O型圈组。
优选的,第二O型圈组包括至少2个直径不同的O型圈。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压机温控阀,通过在阀体与空压机主机外壳之间,弹簧与压盖之间分别设置第二O型圈组和第一O型圈组,提高了空压机温控阀的整体的密封性,减少了泄漏点;缩短温控阀上的进油口与出油口的间距,减少了由于热胀冷缩对温控阀造成的不良影响,有效地避免了漏油、润滑油乳化等现象。本空压机温控阀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密封性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压机温控阀的组成部件示意图;
图2为本空压机温控阀在空压机中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温控阀的空压机的左视图。
图中:
1、阀体;2、温控阀芯;3、活塞;4、弹簧;5、第一O型圈组;6、压盖;7、挡圈;8、第二O型圈组;9、进油口;10、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共同所示:一种空压机温控阀,包括:阀体1,设置在阀体1内的活塞3,设置在活塞3内的温控阀芯2,设置在活塞3外的弹簧4,压盖6和挡圈7;阀体1与压盖6之间设置有第一O型圈组5。
现有的空压机温控阀大多靠进口,存在成本高、采购周期长等诸多不便,国有的空压机温控阀漏油点多、密封性差,在使用的时候容易使润滑油乳化进而导致空压机使用寿命缩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压机温控阀,系统漏油点少,密封性好。
如图3所示:采用所述的空压机温控阀后,空压机主机外壳上的进油口9与出油口10的间距为10-100mm。
采用现有的温控阀后,空压机主机外壳上的进油口9与出油口10间距远,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大;采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温控阀后,缩短了空压机主机外壳上的进油口9与出油口10的间距,可以将现有的间距130mm作用调整为10-100mm,减小了热胀冷缩对温控阀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O型圈组5至少包括3个直径不同的O型圈。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O型圈组8。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二O型圈组8包括至少2个直径不同的O型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耐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耐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8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筋绑扎用快速定位件
- 下一篇:一种新型施工缝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