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与密封圈结合的臭氧发生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9678.0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9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朱鲁曰;朱汉衡;朱鲁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百悦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圈 结合 臭氧 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与密封圈结合的臭氧发生管。
背景技术
目前,小功率臭氧发生管的两个管状部件与管座的结合及密封性能几乎都依靠胶粘工艺来实现,安装时,把一里一外两个已点上胶的管状部件一齐套进管座时,尽管一边套一边将管座进行旋转,但是很难做到使四个端口粘胶处与管座都同时进行均匀旋转,若有停滞的本该留在管状部件端口与管座结合间隙中的胶水总有被挤到外面的可能,因此经常造成漏气的质量问题,对于被检出漏气的臭氧发生管,企图再利用其中零部件,拆卸和剔除已硬化的胶水,非常麻烦,尤其是易碎的石英管,报废率很高,胶粘工艺还有更可怕的结果,从胶粘处表面看不出问题,压力检测不出问题,但到了一定实际工作时间后才暴露出隐蔽的薄弱之处被臭氧侵蚀而穿孔漏气导致发生在用户手中的质量问题,由此可见,臭氧发生管采用胶粘工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与密封圈结合的臭氧发生管,不但解决了由于胶粘工艺的缺陷引起漏气的质量问题,而且使工装及拆卸再利用材料带来方便。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与密封圈结合的臭氧发生管,包括外壁包裹铜皮外电极的介电管、外壁紧箍不锈钢螺旋体的内电极不锈钢管、管座、内密封圈、外密封圈,所述介电管和内电极不锈钢管内外同轴装配在设有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的两管座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内密封圈上设有内密封圈扣并固定在管座上,本结构内密封圈上设有内密封圈扣并固定在管座上,结构稳定,加强了内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外密封圈上设有外密封圈扣并固定在管座上,本结构外密封圈上设有外密封圈扣并固定在管座上,结构稳定,加强了外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介电管上设有与管座连接的挡块,本结构介电管上设有与管座连接的挡块,加强了介电管和管座的结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管座上设有U形槽,本结构管座上设有U形槽,设计合理,安装方便。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与密封圈结合的臭氧发生管,不但解决了由于胶粘工艺的缺陷引起漏气的质量问题,而且使工装及拆卸再利用材料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与密封圈结合的臭氧发生管,包括外壁包裹铜皮外电极的介电管1,外壁紧箍不锈钢螺旋体的内电极不锈钢管2,管座3,内密封圈4和外密封圈6,所述介电管1和内电极不锈钢管2内外同轴装配在设有内密封圈4和外密封圈6的两管座3之间,所述内密封圈4上设有内密封圈扣5并固 定在管座3上,所述外密封圈6上设有外密封圈扣7并固定在管座3上,所述介电管1上设有与管座3连接的挡块8,所述管座3上设有U形槽9。
实际工作时,由密封圈结合的臭氧发生管,它包括外壁包裹外电极的介电管1(石英材质),外壁紧箍螺旋体的内电极不锈钢管2,由内外密封圈扣固定内外硅橡胶密封圈的管座3,为了满足密封要求和内外密封圈不同的受力方向及方便工装问题,内外密封圈做成不一样的截面形状,工装时,将两个已固定上内外密封圈的管座3与介电管1(在外)、内电极不锈钢管2(在内)同轴结合施压到位就行,这时,由内密封圈均匀地填满内电极不锈钢管2与管座3结合的间隙,由外密封圈6均匀地填满介电管1与管座3结合的间隙,介电管1和内电极不锈钢管2内外同轴装配在设有内密封圈4和外密封圈6的两个管座3之间,内密封圈4和外密封圈6由内密封圈扣5、外密封圈7固定在相应位置,内外密封圈由耐臭氧的硅橡胶制作,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形状作用力,能满足密封性能和结合力,工装时按图示结构压拢,拆卸分解时按相反方向拉开,十分方便,本结构内密封圈4上设有内密封圈扣5并固定在管座3上,结构稳定,加强了内密封圈4的密封效果。本结构外密封圈6上设有外密封圈扣7并固定在管座3上,结构稳定,加强了外密封圈6的密封效果,本结构介电管1上设有与管座3连接的挡块8,加强了介电管1和管座3的结构稳定性,本结构管座3上设有U形槽9,设计合理,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不但解决了由于胶粘工艺的缺陷引起漏气的质量问题,而且使工装及拆卸再利用材料带来方便。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百悦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百悦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96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切口撕囊镊
- 下一篇:用于监视口腔正畸治疗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