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架桥机端部起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9821.6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6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华;项广力;童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建路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2352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桥 机端部起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桥梁建设的架桥机端部起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议的需要,中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桥梁施工也越来越多,公路架桥机作为施工中的大型特种设备,已经成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设备。在桥梁架设的过程中,需要由架桥机的起升装置与其它机构相互配合,将梁板安装到墩台上方的指定位置,但是目前架桥机的起升装置都是卧式且随吊梁小车工作在架桥机的内侧,即架桥机两列主梁的中间区域,在架边梁时需将架桥机横移到盖梁边缘的极限位置,此时危险性大大增加,另外若由于场地条件的限制致使梁板的运输通道只能设置在墩台侧面,则架桥机的使用将大大受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了现有架桥机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架桥机端部起升装置,此装置通过传动路线的立式布置,提高了架桥机对施工环境的适应能力。拥有此装置的架桥机不但在边梁架设时,不需要将架桥机横移到盖梁边缘的极限位置即可使边梁就位,而且当碰到由于场地条件限制致使梁板的运输通道只能设置在墩台侧面时,也可使用本装置直接侧面提梁,一次就位,极大的提高了架桥机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另外本装置上配有起重量限制器,能自动检测起重设备的荷重信号,并在起升重量超过额定重量时,自动报警并切断起升装置向危险方向运动的回路,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架桥机端部起升装置,安装在桁车总成的两端,包括安装支架和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的减速箱,所述减速箱的输入端与电动机配合,所述减速箱的输出端与卷筒轴连接,卷筒轴上固定有卷筒组,所述卷筒组设置在卷筒支座上,这样的技术方案能有效节约空间,提高架桥机对施工环境的适应能力。其中卷筒支座下方设置有一组定滑轮组,定滑轮组通过钢丝绳连接动滑轮组,所述动滑轮组下方设置有吊具,方便提升梁板。
作为优选,所述定滑轮上设置有起重量传感器,起重量传感器能自动检测起重设备的荷重信号并输入仪表进行微机处理,当起升货物超过额定重量时能自动报警并切断起升装置向危险方向运动的回路。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支架外面设置有风雨棚,防止电动机、减速箱等主要部件被雨水淋湿。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现有架桥机上加装此端部起升装置,不但在边梁架设时,不需要将架桥机横移到盖梁边缘的极限位置即可使边梁就位,而且当碰到由于场地条件限制致使梁板的运输通道只能设置在墩台侧面时,也可使用本装置直接侧面提梁,一次就位,极大的提高了架桥机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情况图。
图中:1、安装支架;2、定滑轮组;3、动滑轮组;4、风雨棚;5、卷筒支座;6、卷筒组;7、吊具;8、电动机;9、减速箱;10、卷筒轴;11、限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架桥机端部起升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和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的减速箱,所述减速箱的输入端与电动机配合,所述减速箱的输出端与卷筒轴连接,卷筒轴上固定有卷筒组,所述卷筒组设置在卷筒支座上,这样的技术方案有减少起升装置所占的空间,同时提高了起升效率和吨位。卷筒支座下方设置有一组定滑轮组,定滑轮组通过钢丝绳连接动滑轮组,所述动滑轮组下方设置有吊具,方便提升桥梁梁板。定滑轮上设置有起重量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能自动检测起重设备的荷重信号并输入仪表进行微机处理,当起升货物超过额定重量时能自动报警并切断起升装置向危险方向运动的回路。端部起升装置外面设置有风雨棚,防止电动机、减速箱等主要部件被雨水淋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建路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建路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98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