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型过桥弯头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1839.X | 申请日: | 2013-10-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4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冯伟栋;彭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德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3/00 | 分类号: | F16L43/00;F16L55/02;F16L55/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1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过桥 弯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过桥弯头管。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上使用的管件,其中过桥弯头管使用范围广泛,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管材。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过桥弯头管,在结构上还有待改进,管体内部水流比较湍急,水流彼此之间容易形成冲击,导致水压上升,影响外部端口连接处,容易漏水;另外,整体结构不够牢固,内部流水声音大,所以现有的改进型过桥弯头管有待改进。
由上可知,解决这些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设计出一种改进型过桥弯头管,起到引流导流的作用,降低流动的水声,提高结构强度和延长使用寿命,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改进型过桥弯头管,起到引流导流的作用,降低流动的水声,提高结构强度和延长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改进型过桥弯头管,包括中部隆起的管体,在管体的两端形成固定端,其特征在于:在固定端内壁与管体内壁之间形成连接弧面,所述管体管壁中间形成真空层,在管体外壁形成外凸的环形加强环,所述环形加强环之间间距为2-3mm。
进一步,所述真空层的厚度为1-3mm。
进一步,所述环形加强环的厚度为2-4mm。
进一步,在管体的内壁形成一条螺旋设置的导流槽。
进一步,所述导流槽的宽度为管体横截面直径的10-30%。
进一步,所述导流槽的深度为管体横截面直径的2-5%。
进一步,所述固定端的横截面直径大于管体的横截面直径。
进一步,所述管体的内壁形成导流波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中部隆起的管体,在管体的两端形成固定端,在固定端内壁与管体内壁之间形成连接弧面,该结构设置,能够在水在管体内部流动时,尤其是经过固定端与管体连接处时,流动更加缓和平稳,而现有产品中,端口内壁外凸,水流流动到端口处形成回流导致水流之间彼此冲击,形成噪音。
在管体管壁中间形成真空层,通过真空层进行隔热,当使用在热水管路时,保护内部的水温。另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行阻隔声音的传递,起到一部分降低噪音。本实用新型中的真空层,其厚度为1-3mm,在过桥弯管中效果最佳。
在管体外壁形成外凸的环形加强环,所述环形加强环之间间距为2-3mm;该结构的设置,在安装时,工具有一个着力处,便于安装,降低外壁的磨损,保持外壁的美观性。另外,管件的整体结构也得到加强,延长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降低噪音,在管体的内壁形成一条螺旋设置的导流槽,通过导流槽的引流,减少水流之间的冲击,也就降低水压,噪音的发生减少。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导流槽的宽度、深度的选择,是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得出,与管体的横截面直径进行设置,这样无论管体的大小都适合。
当然,在管体的内壁形成导流波纹,也能起到引导水路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流波纹,外凸3-4mm即可,成螺旋设置,这样管体内部的水流呈螺旋状流动,水流之间的冲击降低,流动更加平稳。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过桥弯头管,包括中部隆起的管体1,在管体1的两端形成固定端2,其特征在于:在固定端2内壁与管体1内壁之间形成连接弧面3,所述管体1管壁中间形成真空层4,在管体1外壁形成外凸的环形加强环5,所述环形加强环5之间间距为2-3mm。
进一步设置,所述真空层4的厚度为1-3mm。
进一步设置,所述环形加强环5的厚度为2-4mm。
进一步设置,在管体1的内壁形成一条螺旋设置的导流槽6,所述导流槽6的宽度为管体1横截面直径的10-30%,所述导流槽6的深度为管体1横截面直径的2-5%。
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端2的横截面直径大于管体1的横截面直径。
本实用新型中,当然可以在管体1的内壁形成导流波纹,能实现相同果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德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德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18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生儿护理车
- 下一篇:一种医院用多功能轮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