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桶面专用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1946.2 | 申请日: | 2013-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9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陆方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方荣 |
主分类号: | A47G21/02 | 分类号: | A47G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12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专用 | ||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桶面专用叉,尤其是包含了“桶盖夹子、R型挂钩、桶盖卡齿”的多功能桶面专用叉子。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桶面叉子均为塑料制成,叉柄分叉柄前段和叉柄后段,经中间正面表皮相连,利用凸榫和榫眼及相连表皮之间的作用力咬合而折叠,打开经另一端圆柱形凸榫和圆形榫眼咬合后使用。这种叉子只起叉子本身的作用,吃面过程中放置叉子时叉柄容易沾上油汤,不方便拿取,暂时不吃面时也无法盖上桶盖。
发明内容
为方便桶面泡面时桶盖与桶体相对闭合,又保证吃面过程中叉子合理放置,同时也能在暂不吃面随时盖住桶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桶面专用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叉柄分叉柄前段和叉柄后段,经正面表皮连接并可折叠,折叠时经中间凸榫和榫眼咬合,中间凸榫成挂钩形式,凸榫位置的背面设计数个桶盖卡齿,叉柄后段末端设计与叉体纵向垂直的半圆形卡槽,折叠后叉柄前段上与卡槽对应的位置设计成圆缺凹口,折叠后半圆形卡槽与圆缺咬合形成夹孔。通过折叠或打开叉子,方便泡面或吃面。中间凸榫设计成挂钩形状,背面设计有桶盖锯齿,方便叉子挂置桶壁和随时盖下桶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泡面时叉柄前段和叉柄后段折叠,半圆形卡槽和圆缺夹住桶盖和桶体边沿,保证桶盖和桶体相对密闭;吃面时可用挂钩挂住桶壁存放叉子;暂不吃面时下压桶盖,桶盖卡齿则会将桶盖卡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
图2是图1的背面。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图4是图3在叉柄折叠到一定角度状态下的视图。
图5是图4在叉柄完全折叠成夹子状态下的视图。
图6是图1的部分A向视图。
图7是图4中C部分视图。
图8是图4的部分D向视图。
图9是图5的部分E向视图。
图10是图5的部分F向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3中1.叉柄前段,2.叉柄后端,3. 圆缺凹口,4.挂钩凸榫,5.中间连接表皮,6. 椭圆形凸榫,7.半圆形卡槽,8.长方形榫眼,9.椭圆形榫眼,10.长方体椭圆榫眼座,11.桶盖卡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叉柄前段(1)和叉柄后端(2)经中间连接表皮(5)连接,以(5)处为圆心,逆时针旋转两部分即可重合。
在图5所示实例中,R型挂钩凸榫(4)和长方形榫眼(8)咬合,半圆形卡槽(7)与圆缺凹口(3)重合成夹子,此时,可以轻易夹住方便面桶盖和桶口边沿,保证泡面时桶盖和桶体相对密闭。
在图3所示实例中,叉柄前段(1)和叉柄后端(2)以连接表皮(5)处为圆心打开,椭圆柱凸榫(6)和椭圆形榫眼(9)咬合,叉柄前段(1)和叉柄后端(2)成平直整体,此时,叉子即可直接用餐,若需放置叉子将R型挂钩凸榫(4)挂在桶口边沿即可,此时将未完全撕下的桶盖向下压,使桶盖边沿卡在桶盖卡齿(11)间即可盖住桶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方荣,未经陆方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1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固定夹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开放式循环水势能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