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推钢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3267.9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4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强;朱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3/00 | 分类号: | B21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韩龙;李淑敏 |
地址: | 01401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钢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钢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型钢样品及切头移送的推钢机。
背景技术
推钢设备是型钢轧钢车间的辅助设备,用于型钢样品及切头的移送作业。型钢轧制完成后,由辊道运输至热锯进行切头部或者取样作业,完成切头部或者取样作业后再由运输小车将型钢运至冷床进行冷却。切头部标准频次为30次/小时,单个切头最大质量120kg;取样标准频次为5次/小时,单个样品最大质量20kg。
目前国内型钢车间通常的运送样品模式为人工模式,切割好的样品由工人用铁钩拖到检测点,工人劳动强度很大;而且由于进行切头部及取样作业时型钢温度通常都在800℃以上,工人靠近此区域作业会受到很强的热辐射。进行切头部作业区域的辊道一般设计为摆动辊道,完成切头部作业后,摆动辊道倾斜一定角度,使切头滑落至溜槽中进行收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投资少,设备占地面积小,作业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的推钢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推钢机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推钢机,用于推送辊道上的型钢样品或切头,包括推车和设置在推车上的推杆,推杆沿辊道横向延伸,推车的底部设置有车轮,推车的走行方向与辊道运送样品的方向垂直。
进一步,还包括轨道,轨道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沿辊道的纵向延伸,推车上的车轮滑动扣合在轨道上,使得推车能够在轨道上往复移动。
进一步,轨道为C字型,推车底部的车轮扣合在轨道内部。
进一步,轨道和推车上的车轮设置在辊道的下方。
进一步,推车上设置有用于水平导向的导向轮,底座上设置有导向架,导向架沿辊道的纵向延伸,推车上的导向轮与导向架相接触,并能够沿导向架往复移动。
进一步,推车上设置有两组导向轮,两组导向轮分别布置在导向架的两侧。
进一步,导向架和推车上的导向轮设置在辊道的下方。
进一步,底座上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上的杆体与推车相连,以驱动推车沿轨道往复移动。
进一步,推车上的推杆为悬臂结构。
与现有推钢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推钢机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推钢机除推杆布置在辊道上方外,其余部分都布置在切头部及取样作业区域的辊道下方,借助已有的辊道盖板进行隔热防护;推杆采用悬臂结构,充分利用辊道下方闲置空间,具有占地面积小,一次性投资少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推钢机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推钢机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推钢机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推钢机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推钢机包括推杆1和推车2,其中,推杆1设置在推车2上,并沿现有辊道横向延伸,以用于推送辊道上的样品或切头。
进一步,推车2的底部设置有车轮8,优选为两排,推车2上的车轮8滑动扣合在轨道5上,使得推车2可沿轨道5往复移动,优选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轨道5固定设置在底座4上,并沿现有辊道的纵向延伸。
进一步,推车2上还设置有用于水平导向的导向轮6,而底座4上则相应的设置有导向架7,推车2上的导向轮6与导向架7相接触,并可沿导向架7运动,从而限制推车的水平移动。优选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架7也沿现有辊道的纵向延伸。
进一步,底座4上还可设置有液压缸3,液压缸3上的杆体与推车2相连,用于驱动推车2沿轨道5往复移动。应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底座4可固定安装在土建基础上,以用于支撑轨道5、导向架7和液压缸3。
下面参见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推钢机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当需要取样(或切头)时,热锯进行切割作业,样品(或切头)与型钢分离后,落在辊道上;
其次,液压缸3上的杆体伸出,以驱动推车2沿着轨道5运动,具体为推车2的走行方向与辊道运送样品的方向垂直,此时设置在推车2上的推杆1便可推动辊道上的样品(或切头)沿着辊道移动;
然后,待液压缸3到达设定行程后,样品(或切头)便落入到布置在辊道端部(液压缸3对侧)的取样小车(或者切头落入溜槽)中,等待进行后续的操作处理;
最后,液压缸3上的杆体缩回,同时带动推车2返回到初始位置,以等待下一次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32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