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热低温甲醇洗中压闪蒸气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4384.7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0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吴瑞;胡文生;肖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24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热 低温 甲醇 洗中压 闪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闪蒸气回收利用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预热低温甲醇洗中压闪蒸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低温甲醇洗工艺已被广泛运用于合成氨、合成甲醇和其他羰基合成、制氢、城市煤气和天然气脱硫等其他气体净化装置中。低温甲醇洗的工艺过程为采用甲醇吸收混合气中的酸性气,再经过减压解吸、气提、加热使甲醇与酸性气分离,达到净化混合气并再生甲醇的目的。
低温甲醇洗工艺的中压闪蒸气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从吸收塔脱硫段出来的含硫甲醇富液经换热、降温再减压后在含硫甲醇闪蒸罐闪蒸出溶解的H2、CO、CO2及少量H2S等气体,另一方面,从吸收塔脱碳段出来的不含硫的甲醇液经换热、降温再减压后在含硫甲醇闪蒸罐中闪蒸出溶解的H2 CO、CO2等气体。中压闪蒸气中含有大量的H2、CO等有用气体,必须要进行回收。目前,为了回收中压闪蒸气中的有用气体,大部分低温甲醇洗工艺采用循环气压缩机增压,经过出口水冷器冷却到40℃后返回到原料气中。如图1所示。
上述工艺虽能回收中压闪蒸气中的有用气体,但循环气压缩机入口气体温度很低,这对压缩机的材质要求很高,固定投资增大,另外,压缩机出口气体温度较高,不利于节约系统冷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热低温甲醇洗中压闪蒸气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热低温甲醇洗中压闪蒸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含硫甲醇闪蒸罐、入口换热器、循环气压缩机和出口水冷器,所述含硫甲醇闪蒸罐出口通过管线与入口换热器冷端进口连接,入口换热器冷端出口通过管线与循环气压缩机进口连接,循环气压缩机出口通过管线与出口水冷器热端进口连接,出口水冷器热端出口通过管线与入口换热器热端进口连接。
所述的一种预热低温甲醇洗中压闪蒸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入口换热器热端出口气体连接至外部低温甲醇洗原料气管道汇总。
所述的一种预热低温甲醇洗中压闪蒸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入口换热器采用BEM换热器,冷介质走壳程,热介质走管程。
所述的一种预热低温甲醇洗中压闪蒸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出口水冷器采用BEU换热器,冷介质走管程,热介质走壳程。
所述的一种预热低温甲醇洗中压闪蒸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含硫甲醇闪蒸罐出口闪蒸气压力为1.4~1.7MPa,温度为-30℃,循环气压缩机温度入口气体温度为0℃,入口换热器热端进口温度为40℃,热端出口为14℃。
所述的一种预热低温甲醇洗中压闪蒸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含硫甲醇闪蒸罐出口管线上、循环气压缩机入口管线上、入口换热器热端进口管线上和入口换热器热端出口管线上分别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的一种预热低温甲醇洗中压闪蒸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含硫甲醇闪蒸罐出口管线上设置低压氮气管线,低压氮气管线和含硫甲醇闪蒸罐之间设置切断阀。
本实用新型利用出口水冷器热端出口气体预热含硫甲醇闪蒸罐出口冷闪蒸气,提高循环气压缩机入口气体温度,降低了压缩机对材质的要求,同时降低了去原料气管道的气体温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压缩机投资低,节约系统冷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典型的低温甲醇洗中压闪蒸回收有用气体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预热低温甲醇洗中压闪蒸气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预热低温甲醇洗中压闪蒸气的装置,包括含硫甲醇闪蒸罐1、入口换热器4、循环气压缩机2和出口水冷器3,含硫甲醇闪蒸罐1出口通过管线与入口换热器4冷端进口连接,入口换热器4冷端出口通过管线与循环气压缩机2进口连接,循环气压缩机2出口通过管线与出口水冷器3热端进口连接,出口水冷器3热端出口通过管线与入口换热器4热端进口连接。
入口换热器4热端出口气体连接至外部低温甲醇洗原料气管道汇总。
入口换热器4采用BEM换热器,冷介质走壳程,热介质走管程。
出口水冷器3采用BEU换热器,冷介质走管程,热介质走壳程。
含硫甲醇闪蒸罐1出口闪蒸气压力为1.4~1.7MPa,温度为-30℃,循环气压缩机温度入口气体温度为0℃,入口换热器热端进口温度为40℃,热端出口为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43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