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尾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5438.1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1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缪建国;徐敏;吴珣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东方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40 | 分类号: | B63B3/40 |
代理公司: | 宁波江东全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2 | 代理人: | 胡雅芳;张丽荣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尾柱。
背景技术
螺旋桨作为船舶最常见的推进器应用于绝大多数船舶上,其范围非常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螺旋桨所能提供的水动力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增加螺旋桨的推力及其效率和降低空泡等问题成为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研究的热点。
螺旋桨叶可以看作是一个扭曲的机翼,随着机翼迎角的加大,机翼上的压力变化增加,气流的分离现象提前,机翼上表面的漩涡区面积不断的加大。当机翼的攻角超过失速角后,这种分离现象就迅速提前,使机翼上表面充满大量的漩涡,升力急剧减小,阻力迅速增大直至失速。同样,螺旋桨随着进速系数的增加,螺旋桨桨叶的攻角也随之增加,螺旋桨桨叶所产生的阻力随之增加,整个螺旋桨的效率也随之降低。另外螺旋桨空泡也随攻角增加而增加,空泡现象的出现将会降低螺旋桨的性能,产生空化剥蚀,导致船体脉动压力剧增。因此国内外如何提高螺旋桨的推力及效率并降低空泡噪声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其中螺旋桨桨叶分离涡轮的形成和发展的非定常过程及其流动控制,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意义的研究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尾柱,以解决现有船舶的螺旋浆进流不均匀,推力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船舶尾柱,所述船舶包括尾柱和安装在所述尾柱上的舵托,所述尾柱为半球状。
优选为,所述尾柱与舵托分体成型。
优选为,所述舵托焊接在所述尾柱上。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尾柱与舵托分体成型,因此在船舶的建造过程中,可以同时加工尾柱与舵托,尾柱与舵托加工完成后,将尾柱和舵托组装,从而提高了船舶的制造效率,缩短了船舶的制造周期。本实用新型舵托与尾柱连接明显分开,尾柱为半球状,改善了螺旋桨前端进水的伴流,螺旋桨的进流更加均匀充分,从而增加了螺旋桨的推力,提高了船舶的推进效率,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船舶尾柱的结构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船舶尾柱的第一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船舶尾柱的第二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船舶尾柱的第三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船舶包括尾柱1、以及安装在尾柱1上的舵托2。其中尾柱1上安装有螺旋桨(图中未示出),尾柱1为半球状,在船舶的建造过程中,尾柱1与舵托2分体成型,并且舵托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尾柱1上。
由于尾柱1与舵托2分体成型,因此在船舶的建造过程中,可以同时加工尾柱1和舵托2,当尾柱1与舵托2加工完成后,将尾柱1和舵托2组装,从而提高了船舶的制造效率,缩短了船舶的建造周期。
本实用新型舵托2与尾柱1分体成型,并且尾柱1为半球状,因此舵托2与尾柱1连接明显分开。而尾柱1为半球状,大幅度改善了螺旋桨前端进水的伴流,螺旋桨的进流更加均匀充分,从而增加了螺旋桨的推力,提高了船舶的推进效率,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东方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东方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54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用具有导油功能的端盖
- 下一篇:割晒机防缠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