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尘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5615.6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2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吉利奥姆·凯勒;徐忠鑫;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F5/00 | 分类号: | B25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尘 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工具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辅助电动工具收集灰尘的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工具中如电钻、砂光机、圆锯等等在使用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进入人身体(眼、耳、口、鼻),影响身体健康,过量的灰尘会弄脏工作环境,后续的清理工作耗时耗力,往往清理灰尘所用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实际操作所用的时间,虽然目前家用吸尘器也可以用来与工具配合进行除尘,但由于其体积庞大、受电源位置制约等因素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要求。
随着DIY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更轻巧,更有效的清除使用工具过程中的灰尘已经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电动工具收集灰尘的集尘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集尘附件,包括:外壳体、能依靠自带电能在外壳体内的第一位置处产生吸附风源并能对所吸附的气流进行导向以形成中心位于外壳体内第二位置处的旋转气流的吸附组件,外壳体设有:向外伸出的用于对接外部出尘接口的集尘管、用于排风的出风孔,集尘管对准第一位置,出风孔对准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集尘管和出风孔均位于外壳体的前侧。
进一步地,出风孔设置在集尘管的下方并且它们在左右方向上错开。
进一步地,吸附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位置处能通过自身枢转将枢转中心处的气流离心从而在枢转中心处形成吸附风源的回转元件,用于驱动回转元件枢转的电机,用于为电机提供电能的电池,能控制电机的控制组件;回转元件、电机、电池沿平行于回转元件枢转轴轴线的第一方向的直线排布。
进一步地,控制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直线排布的控制电路板和控制开关;控制开关部分露出外壳体。
进一步地,吸附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外壳体内部的内舱,电机、电池、控制电路板设置在内舱的内部,回转元件转动连接的设置在内舱的外部。
进一步地,吸尘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内舱前侧能对回转元件离心出的气流进行导流并形成回旋气流的导流体、设置在内舱下方能使导流体中回旋气流进入其中并以第一轴线继续回旋的导流筒;第一轴线通过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导流体包括: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围成一个封闭区域的外框,向下弯曲的一端与外框相连接、另一端位于第三位置处且与外框相分离的导流臂;第三位置位于外框的内部。
进一步地,导流臂将外框围成的封闭区域分为:能容纳回转元件并在其枢转轴的圆周方向构成部分围挡使被离心出的气流沿偏离回转元件枢转轴的第二方向流动的围挡区、其开口能接纳围挡区流出的气流并使气流旋转的进入到导流筒中的旋流区;围挡区位于旋流区的下方。
进一步地,旋流区与导流筒的内壁所围成的区域部分重合。
进一步地,导流臂与外框所围成的区域与导流筒的内壁所围成的区域部分重合。
进一步地,第三位置位于导流筒的内壁所围成的区域的边缘处。
进一步地,导流臂具有与导流筒的一段筒壁重合的圆弧导流段。
进一步地,外框和导流臂一体成形;导流体与导流筒一体成形。
进一步地,内舱包括:舱座、舱盖和密封端盖,舱座与导流体、导流筒一体成形,舱盖固定在舱座的上方,密封端盖安装在舱座和舱盖构成的整体的后方。
进一步地,外壳体包括:形成有集尘管和出风孔的前壳盖、容纳有吸附组件的主体壳、从后侧安装至主体壳的后壳盖。
进一步地,出风孔处形成向外壳体内凸出的出风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集尘附件可以与电动工具连接使用,达到清除工具使用中产生的灰尘并集尘的目的,使用户更加方便、洁净的工作。避免了灰尘对用户身体健康的影响,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最大可能地提升DIY用户的使用感受,并且其本身具有小巧、灵活且能独立主动地吸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集尘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打开前壳盖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集尘附件100包括:外壳体10和设置于外壳体10内部的吸附组件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56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剥除线缆的绝缘层的方法
- 下一篇:使用气相色谱分析硅烷的取样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