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臭氧氧化细胞培养液的生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6084.2 | 申请日: | 2013-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3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万珊珊;陈晖;陈志远;翁小东;邱涛;刘修恒;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4 | 分类号: | C12M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汪俊锋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氧化 细胞 培养液 生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氧化细胞培养液的生成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臭氧氧化处理技术由意大利siena大学生理学系的Giuseppe Valacchi博士在2000年所发明,主要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周乃宝于2008年将该技术应用至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有效性得到了验证。随着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应用范围可扩展到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肝细胞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臭氧氧化细胞培养液的生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臭氧氧化细胞培养液的生成装置,包括封闭的圆形瓶,从上部插入的臭氧导流管,所述圆形瓶的底部有进液口,圆形瓶的上部与U形管连通,所述U形管内填充活性碳。
进一步地优选,
所述臭氧导流管下段采用螺旋状结构。
所述臭氧导流管的下端管壁上布有小孔,小孔孔径为2.0~3.5mm。
所述臭氧导流管的管径为5.0~8.5mm。
所述的臭氧导流管和U形管均采用气体单向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臭氧氧化细胞培养液的生成装置适用于各种体外细胞水平的臭氧氧化处理技术。一定浓度的臭氧气体通过臭氧导流管连续进入圆形瓶瓶内,与培养液持续反应,达到臭氧氧化效果,尾气经过U形管后排出。该技术能够利用臭氧氧化细胞培养液,使之达到臭氧化状态,同时利用活性炭的吸附功能处理尾气中的臭氧,避免气体污染。该装置操作简单,易于推广。使用该装置提高了培养液的氧化程度,使得臭氧氧化效果更佳;缩短了臭氧从产生至氧化培养液的时间;减少了科研人员的工作量,无需经常摇动使臭氧和培养液充分接触。
附图说明
图1 臭氧氧化细胞培养液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臭氧导流管,2-进液口,3-U形管,4-圆形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臭氧氧化细胞培养液的生成装置,包括封闭的圆形瓶4,从上部插入的臭氧导流管1,所述圆形瓶的底部有进液口2,圆形瓶的上部与U形管3连通,所述U形管3内填充活性碳。
实验使用时,通过进液口向装置内的圆形瓶注入一定量的细胞培养液,臭氧导流管连接臭氧发生器,已知浓度的臭氧气体进入圆形瓶内,与细胞培养液充分接触。随着圆形瓶内压力的不断增大,臭氧尾气经与圆形瓶上部相连的U形管排出。所述的臭氧导流管和U形管均采用气体单向阀门。
所述臭氧导流管的管径为5.0~8.5mm。
为了得到好的引流效果,所述的臭氧导流管下段采用螺旋状结构。所述臭氧导流管下段管壁有小孔,小孔孔径为2.0~3.5mm。
在气体引流过程中,需保持管道通畅。
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各种体外细胞水平的臭氧氧化研究,例如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大脑星形胶质细胞、肝细胞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60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饲料制粒机
- 下一篇:一种直接测量轨道中线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