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转子冷却结构的罗茨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7574.4 | 申请日: | 2013-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6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新安江工业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4 | 分类号: | F04C2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 |
地址: | 311606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冷却 结构 罗茨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泵,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冷却效果好的带转子冷却结构的罗茨泵。
背景技术
罗茨泵作为一种机械真空泵使用领域广阔,罗茨泵的使用寿命高低,除了受使用环境影响外,本身的质量和性能也是关键。罗茨泵有一特点就是不能在它要求压差范围外工作,因为压差越高,罗茨泵做功越多,产生的热量越多,泵的零部件会受热膨胀,各部件的配合就会因为不合理而损坏。故承受压差高低的能力就是反应罗茨泵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这一背景下提高泵的散热能力,就成为关键。罗茨泵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热主要来源于转子做功,目前使用的很多冷却方法都在在转子周围对转子进行冷却,冷却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2937455U,公开了一种罗茨泵水冷式铝盖,包括一铝盖主体,铝盖主体内埋设有一冷却管,冷却管设置有一进液口、一出液口,进液口与出液口设置在铝盖主体外侧。在罗茨泵铝盖内建立了一个冷却系统,冷却液从进液口流入,从出液口流出,在这个过程中对罗茨泵进行吸热冷却。但是这种结构的罗茨泵对转子的冷却效果较差,罗茨泵的使用寿命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罗茨泵对转子的冷却效果较差,罗茨泵的使用寿命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转子冷却结构的罗茨泵,它对罗茨泵转子的冷却效果 好,延长了罗茨泵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转子冷却结构的罗茨泵,包括泵体,泵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前侧盖和后侧盖,前侧盖上连接前盖,后侧盖上连接后盖,前盖和后盖之间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连接有转子,转子设置在泵体内,前盖内设有前盖腔,前侧盖内设有前冷却腔,后盖内设有后盖腔,后侧盖内设有后冷却腔,前盖腔和前冷却腔连通,后盖腔和后冷却腔连通,转子呈8字形结构,转子内设有两个封闭的转子冷却腔,转子冷却腔的两端分别与前冷却腔和后冷却腔连通,转子上靠近进液孔位置套接有用于带动冷却液的离心叶轮,离心叶轮设置在后冷却腔内,后盖上设有和后盖腔连通的进液管道,前盖上设有和前盖腔连通的出液管道。工作时,电机带动转轴旋转从而带动离心叶轮转动,冷却液通过后盖上的进液管道送入后盖腔内,后盖腔内的冷却液被抽到后冷却腔内,并输送到转子冷却腔内,转子冷却腔内的冷却液对转子进行冷却后依次流经前冷却腔和前盖腔后从前盖的出液管道排出。冷却液直接对真空泵的转子内部进行冷却,冷却液和转子接触面积大,冷却效果好,大大延长了罗茨泵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两个对称设置的转子冷却腔远离轴线的内壁上均设有若干条螺旋形的导向槽。转子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对转子冷却腔内的冷却液产生离心力的作用,冷却液从转子冷却腔的后端向前端流动,导向槽内的冷却液在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时,导向槽的螺旋侧壁对冷却液有一个反作用力,反作用力的一个分力朝向导向槽的螺旋方向从而使冷却液沿着螺旋方向流动,从而带动整个转子冷却腔内的冷却液一边流动一边转动,使冷却液得到了搅拌的效果,吸热均匀,加快冷却液在转子冷却腔内的流速,增加冷却效果。
作为优选,两转子冷却腔呈圆台形的筒状结构,转子冷却腔的孔径从靠近转子腔体进液孔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这种结构使转子冷却腔内的压强从孔径大端向孔径小端逐渐减小,有利于加快冷却液在转子冷却腔内的流速,从而增加冷却效果。
作为优选,转轴和后侧盖连接位置的外壁上设有和后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孔,转轴和前侧盖连接位置的外壁上设有和前冷却腔连通的出液孔,转轴内设有和进液孔连通的后通液孔以及和出液孔连通的前通液孔,前通液孔和转子冷却腔之间连接有用于连通前通液孔和转子冷却腔的转子腔体出液孔,后通液孔和转子冷却腔之间连接有用于连通后通液孔和转子冷却腔的转子腔体进液孔,转子腔体进液孔和转子腔体出液孔分别设置在转子冷却腔的前后两端位置。转子中间轴向设有连接孔,转轴适配连接在连接孔内,转子腔体进液孔和转子腔体出液孔贯通连接孔的孔壁,转子腔体进液孔朝向转子前端倾斜设置,转子腔体出液孔朝向转子后端倾斜设置,转子腔体进液孔轴线延长线和转子腔体出液孔轴线延长线的交点位置在转子冷却腔远离转轴的内壁上,转子腔体进液孔的孔径大于转子腔体出液孔的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新安江工业泵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新安江工业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75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