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及其进气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7889.9 | 申请日: | 2013-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5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军;朱杨;侯斌;唐金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及其 气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及其进气管。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管路包括进气管和进气主管,进气管的出气端与进气主管的进气端连通,进气主管具有多个与发动机气缸连通的出气端,新鲜空气进入进气管后,经过进气主管进入各气缸。
对于设有增压中冷技术的发动机而言,新鲜空气进入进气管之前需经增压器、中冷器压缩。目前,双增压器及进气主管分置两侧的发动机,如V型增压发动机中,进气管的形式多为单侧直通连接,即两侧进气管独立设置,均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两进气管的进气端分别与相应侧的增压器连通,出气端分别与相应侧的进气主管连通,但是,该种设置存在下述技术问题:
其一、由于实际工作中,两侧增压的工作效率及效果存在差异,即,增压后两侧的空气压力不同,必然导致发动机两侧的进气不均衡,导致两侧气缸的工况不一致,影响发动机整体均衡性及可靠性;
其二,由于进气管路分设两侧,且独立控制,无法实现对进气的整体控制,而且监测进气的温度、压力传感器需要重复布置,不便于统一控制,且增加了零部件数量,对发动机整体来说,布置管路较多,影响发动机整体美观。
有鉴于此,如何改进进气管,使得发动机双侧进气均衡,提高发动机整体均衡性及发动机的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及其进气管,该进气管能够保证发动机两侧进气均衡,提高发动机整体均衡性及发动机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管,包括两分进气管,均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两所述出气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两侧的进气主管连通,两所述分进气管的内腔连通。
该进气管的两分进气管的内腔连通,当增压后的空气分别进入两分进气管后,可以在内腔内混合均衡,然后再进入发动机两侧的进气主管,消除了因两侧增压器工作效率及效果不同导致的进气压力差,使得发动机两侧进气均衡,保证了发动机整体均衡性及可靠性;而且,由于两分进气管的内腔连通,监测进气温度、压力的传感器只需设置一组即可,降低了成本。
优选地,两所述分进气管设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两所述分进气管相对所述进气管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上设有传感器安装座。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安装座位于两所述分进气管的内腔连通处。
优选地,两所述出气端中,至少一者集成有控气装置,以调节进气量。
优选地,所述控气装置包括与所述出气端连接的进气接管,以及调节所述进气接管的出气口开度的开度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开度控制器包括拨板、开度控制开关和开度控制转头,所述开度控制开关开启或关闭所述开度控制转头,所述开度控制转头调节所述拨板遮挡所述出气口面积的大小。
优选地,所述控气装置还包括总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拨板是否移动;所述总控制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拨板锁定,且未遮挡所述进气接管的出气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进气管、设于两侧的增压器和进气主管,所述进气管的两进气端分别连通两所述增压器,两出气端分别连通两所述进气主管,所述进气管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进气管。
由于上述进气管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包括该进气管的发动机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进气管的轴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进气管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仰视图;
图5为图2的左视图;
图6为图2的右视图;
图7为图2的剖视图;
图8为图1中控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全流量进气时控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部分流量进气时控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无进气时控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1中:
进气管10,左分进气管11、左进气端111、左出气端112、左内腔113、右分进气管12、右进气端121、右出气端122、右内腔123;
传感器安装座20;
控气装置30、进气接管31、出气口31a、开度控制器32、开度控制开关321、开度控制转头322、拨板323、总控制器3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78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绳式发动机用导风罩
- 下一篇:一种电视机外壳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