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氧化铝纤维热处理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8922.X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7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谭宏胜;李欢;吕文强;吴敦元;李飞龙;陈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高歌热处理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J13/00 | 分类号: | D02J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1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铝 纤维 热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氧化铝纤维原丝连续热处理的工业炉领域,具体是一种氧化铝纤维热处理炉。
背景技术
氧化铝纤维热处理炉是用于氧化铝纤维原丝在1200℃以下的连续热处理工艺,原丝丝束经过多组牵伸装置牵引,沿Z形路径运行,在热处理腔内被连续氧化处理。氧化铝纤维的热处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室温到500℃、一个是500℃到1200℃,在500℃之前,氧化铝纤维原丝强度尤其是横向强度较差,容易发生断丝,这就要求在此温度段:纤维原丝尽可能的少弯曲、牵伸辊直径不宜过小,同时所有牵伸均为主动。另外,结合纤维原丝的热处理为连续氧化过程,每个热处理腔均是多温区控制、防腐蚀炉管,每组牵伸装置速度独立连续可调。500℃之后,氧化铝纤维强度大大增强,其热处理过程就是一个晶体重新排列致密化的过程,在此温度段有些许胶质需要排放,纤维中间需要辅助支撑。目前,国内没有完全满足此类工艺要求的热处理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种氧化铝纤维热处理炉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氧化铝纤维原丝在热处理腔内被连续氧化处理,500℃之前容易发生断丝,500℃之后纤维中间需要辅助支撑,纤维原丝热处理弯曲、牵伸辊直径过小,温度不连续均匀等,提高氧化铝纤维原丝热处理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氧化铝纤维热处理炉,主要由A热处理炉、B热处理炉和牵伸装置组成。A热处理炉为层叠式结构,有多个热处理腔,每个热处理腔又分多个温区,每个温区独立控温、温度可调,热处理腔采用真空吸虑成型的FEC陶瓷纤维板四面辐射加热,发热丝非均匀分布,热处理腔选用气炼石英作为炉管,主体采用板材和型材焊接而成;B热处理炉为单层台式结构,热处理腔选用刚玉莫来石作为炉管,分段对接而成,炉管中间设计有多个丝束支撑装置,防止丝束的下沉,热处理腔由多个温区组成,每个温区温度独立可调,热处理腔采用真空吸虑成型的FEC陶瓷纤维板上下加热,发热丝非均匀分布,热处理腔的升温段布置有废气排放口;牵伸装置由2台牵伸机组和1台牵伸机组成,所有牵伸全部采用主动传动、伺服闭环控制系统,速度连续可调,牵伸辊表面防腐处理、大包角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氧化铝纤维原丝在热处理腔内被连续氧化处理,温度连续均匀、炉膛洁净抗腐蚀,既满足了氧化铝纤维丝连续牵伸的要求,又有效地防止了纤维丝的断丝现象,大大提高了氧化铝纤维原丝热处理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氧化铝纤维热处理炉示意图。
1为A热处理炉,2为B热处理炉,3为牵伸装置,4为热处理腔,5为FEC陶瓷纤维板,6为炉管,7为热处理腔,8为炉管,9为丝束支撑装置,10为FEC陶瓷纤维板,11为废气排放口,12为2台牵伸机组,13为1台牵伸机,14为牵伸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一种氧化铝纤维热处理炉,主要由A热处理炉1、B热处理炉2和牵伸装置3组成。A热处理炉1为层叠式结构,有多个热处理腔4,每个热处理腔4又分多个温区,每个温区独立控温、温度可调,热处理腔4采用真空吸虑成型的FEC陶瓷纤维板5四面辐射加热,发热丝非均匀分布,热处理腔4选用气炼石英作为炉管6,温度连续均匀、炉膛洁净抗腐蚀,热处理腔4主体采用板材和型材焊接而成;
B热处理炉2为单层台式结构,热处理腔7选用刚玉莫来石作为炉管8,分段对接而成,炉管8中间设计有多个丝束支撑装置9,热处理腔7由多个温区组成,每个温区温度独立可调,热处理腔7采用真空吸虑成型的FEC陶瓷纤维板10上下加热,发热丝非均匀分布,有效地提高了热处理腔温度的均匀性,热处理腔7的升温段布置有废气排放口11。
牵伸装置3由2台牵伸机组12和1台牵伸机13组成,所有牵伸全部采用主动传动、伺服闭环控制系统,速度连续可调,牵伸辊14表面防腐处理,大包角设计,既满足了氧化铝纤维丝连续牵伸的要求,又有效地防止了纤维丝的断丝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高歌热处理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高歌热处理应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89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材料及使用了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 下一篇: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