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形模块式纤维定盘过滤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0263.3 | 申请日: | 2013-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5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会林;于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诺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41 | 分类号: | B01D29/41;B01D29/60;B01D29/62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李妙英 |
地址: | 214214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形 模块 纤维 过滤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针对的是在先申请201210147295.6的进一步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纤维转盘过滤器都是圆盘形式,而且按圆盘直径不同存在多种规格直径(目前大致有直径2.0米、2.5米、3.0米等三种规格),无论哪种规格,均存在两个共性:首先,滤盘过滤一段时间堵塞后盘体须整体旋转并通过吸盘及污泥抽吸系统才能实现反冲洗;第二,每种规格直径的滤盘都由固定的模具来制作成型(分冲压模和注塑模两种),不同规格的模具不能互用制作成型,即一个模具只能适用一种规格的滤盘,因此带来了设备生产成本较高,并且冲洗困难,冲洗时需要将滤盘整个旋转,能耗也相对较高,针对制作成本较高,一个模具只能适用一种规格的滤盘的技术问题,先申请201210147295.6提出了一种方形模块式纤维定盘过滤机,它包括安装在滤池内的多个模块组合滤盘(1)、集水斗(2)和总集水槽(3),各模块组合滤盘(1)均有若干个方形单元模块(6)构成,各组合滤盘(1)平行设置,其上贯穿一进水管(7),各组合滤盘(1)下方的滤池底部均配置一集水斗(2),在各集水斗(2)内均设置一用于固定组合滤盘(1)的插槽,各集水斗(2)的出水口均与总集水槽(3)相连,使一副模具能生产多种不同规格滤盘,实现了更广泛的应用 ;避免了大量复杂的机械摩擦及损耗,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但其结构的改变必然需要对反冲洗方式进行对应的改进,使其克服现有技术冲洗存在的能耗高,冲洗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制作成本低、能耗较小、反洗效率高并能大范围应用于各种规格池体的方形模块式纤维定盘过滤机及其过滤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关键在于改变以往现有技术中圆形滤盘旋转冲洗的方式,采用竖直上下往复利用抽吸盘抽吸的方式,并将冲洗下的污泥集中通过排泥泵抽吸排出池外统一处理,提高了冲洗效率和延长了设备维护周期,并设置滤后水收集管连接出水出水堰槽,提高出水效率,其具体的技术方案为:方形模块式纤维定盘过滤机,包括安装在滤池内由至少一个组合模块拼接成的且间隔平行设置的组合滤盘以及包覆于组合模块表面的纤维滤布,所述各个组合滤盘下端设置有过滤水集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冲洗抽吸装置,所述反冲洗抽吸装置包括设置于组合滤盘中间的螺旋传动装置以及与反洗泵管道连接的若干条抽吸盘,所述螺旋传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螺旋管、套接于螺旋管上可往复运动的连接套以及与连接套固定连接的方管,所述抽吸盘间隔排布于方管两侧且对应于卡嵌于组合滤盘间的间隙内。
作为优选,池底设置有排泥管道,排泥管道连接排泥泵。
作为优选,池内还设置有液位控制仪,所述液位控制仪电连接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信号连接反冲洗抽吸装置。
作为优选,螺旋管上另设置有行程开关,以控制抽吸盘装置能在所设行程范围内上下往复自动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滤池包括进水槽、过滤槽以及出水堰槽,所述进水槽、出水堰槽设置于过滤槽上端两侧并设置有溢流口。
一种方形模块式纤维定盘过滤机过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方形模块式纤维定盘过滤机置于滤池底,将滤水集水管与滤池出水堰槽相连,滤池进水槽进水过滤,因纤维滤布表面附着一定的悬浮物而导致池内水位上升,当上升至设定的反洗液位时,池内液位控制仪将此刻的高液位信号及时传输到PLC控制系统,从而启动反冲洗抽吸装置工作,同时反洗泵也启动,于是抽吸盘在行程开关的控制下开始上下往复运动,上下运动的同时,在排泥泵的抽吸作用下,附着于纤维滤布表面的悬浮污泥被抽吸反洗到排泥管,从而滤池内的水位开始下降,直至降到正常过滤的液位,PCL控制系统控制反冲洗抽吸装置、抽吸盘及反洗泵停止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诺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诺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02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