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屏折叠式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0482.1 | 申请日: | 201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2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冯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振华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8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式手机,特别是一种使用了可折叠的壳体组件、可折叠的软屏组件和转轴组件来实现手机弯曲折叠,且具有体积紧凑和显示屏较大的软屏折叠式手机。
背景技术
软屏即软性显示屏,具有重量轻、不易破碎、可以弯曲等特点,已经成为显示屏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网络智能手机技术的出现,大尺寸显示屏手机已经成为用户的首选。但目前通过对软屏弯曲折叠来实现大屏化的手机,由于操作复杂、使用不便和软屏易损等各种缺陷,尚未被手机用户所接受,仍然在研究之中。而传统的大屏手机由于重量和体积较大,携便性较差,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和解决现有智能手机显示屏增大后,其携带性变差的缺点,以及现有软屏弯曲折叠类手机存在的操作复杂、使用不便和软屏易损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壳体组件、软屏组件、转轴组件、话筒、听筒、扬声器、摄像头、主电路板、电池和天线所构成,通过使软屏弯曲来实现手机的折叠,既能使手机显示屏尺寸增大一倍以上,又不增加手机的体积和重量,同时操作简便,软屏不易受损,从而满足智能手机网络化后,对大尺寸显示屏的需求,实现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理想结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壳体组件、软屏组件、转轴组件、左壳后盖、右壳后盖、电池盖、话筒、听筒、扬声器、相机、主电路板、电池、电源开关、音量控制键、导航键、电源数据插口、耳机插口和天线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软屏组件被柔性安装在壳体组件上;转轴组件被固定安装在壳体组件的上套和下套的薄片的背面凸块座上,转轴组件的转轴左臂和转轴右臂被控制在壳体组件的左壳和右壳的滑道内作往复滑动;软屏组件和壳体组件均以转轴组件的轴心线向背面弯曲折叠。
所述壳体组件由左壳、右壳、上套、下套、大软胶片、2片小软胶片、2个磁质搭扣和2个铁质搭扣所构成;左壳和右壳采用PC防弹胶,将左壳和右壳的上、下端分别插入上套和下套的左、右壳套内,并用强力胶水粘结为一个整体;壳体组件的弯曲折叠是依靠上套和下 套的左、右壳套间的薄片向背面弯曲180°来实现弯曲折叠的;壳体组件的左壳和右壳上各有2个搭扣腔,将2个磁质搭扣和2个铁质搭扣预先装入对应的搭扣腔中;2个小软胶片分别粘贴在上套和下套的薄片的背面。大软胶片来连接左壳和右壳,以满足弯曲折叠的要求。
所述软屏组件由软屏、软屏托板、6个滚轮、6个滚轮销所构成;软屏被牢固粘贴在软屏托板上,6个滚轮通过6个滚轮销安装在软屏托板上;软屏组件通过软屏托板背面的12个柔性搭扣被柔性安装在壳体组件上,可消除由于手机的弯曲产生的应力对软屏的损伤。
所述转轴组件由转轴体和安装在转轴体上的两套转轴装置所构成;转轴装置布置在转轴体的两圆柱端并呈镜像对称,每套转轴装置由转轴左臂、转轴右臂、转轴销、阻尼卡簧、2个限位钢丝、橡胶垫圈和端盖销所构成;转轴左臂和转轴右臂通过转轴销安装在转轴体上,并可自由转动;转轴体上的限位柱将转轴左臂与转轴右臂两悬臂端之间的夹角控制在0°到180°之间;通过2个安装在壳体组件的左壳和右壳滑道上的滑销穿过转轴左臂和转轴右臂的悬臂端上的滑槽,将转轴左臂和转轴右臂的悬臂端控制在壳体组件左壳和右壳的滑道内作往复滑动;阻尼卡簧安装在转轴左臂和转轴右臂的转轴端;2根限位钢丝安装在转轴体上的钢丝孔中。
所述上套和下套均由一段薄片将左、右壳套连接而成;上套和下套的薄片可弯曲180°,在薄片的中心线处的背面各有一个带圆柱孔的凸块座,该凸块座用于安装转轴组件;上套和下套的左、右壳套用于嵌入左壳和右壳的上、下端;上套和下套的材料采用工程尼龙,可保证弯曲区的弯曲。
所述软屏托板由两条细长薄片形的上、下边框将两块独立的左、右托板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左、右托板之间有一定距离的间隔,该间隔实际为软屏托板的弯曲区;上、下边框在弯曲区的厚度与软屏厚度相同,且外表面齐平;位于软屏托板背面两端各有3个限位块,该限位块与壳体组件上的限位槽相互配合工作,可控制软屏组件与壳体组件之间的相对移动;软屏托板采用工程尼龙,可保证上、下边框在弯曲区处能够弯曲180°;软屏托板的左、右托板的背面各均匀布置有6个柔性搭扣,共12个,每个柔性搭扣上均有圆销孔。
以上技术方案能全面完成本实用新型之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振华,未经冯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04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