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2518.X | 申请日: | 201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6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郭森;占茹;张海洋;陶湘居;王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苏州新求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大部分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结合的形式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氨氮、磷等污染物质。由此,根据厌氧-缺氧-好氧结合形式生物处理工艺原理开发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大多将常规的厌氧-缺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各个单独的工艺构筑物进行平面布局,有机融合在一个装置内,形成平流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这种平流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应用较广泛,效果也较好,但是在某些水量较小、污水处理占地面积有限的环境中,因其构筑物呈平面布局,占地面积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它具有占地面积小,应用限制较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上部设有内筒,该内筒和该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其中,该壳体内腔中位于该内筒的下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污水进水管和下三相分离器;该内筒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穿孔布水器、活性填料、活性滤料、曝气系统和出水排放管;该间隙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上三相分离器和硝化液回流系统。
所述内筒中设有用以支撑活性填料和活性滤料的穿孔承托板。
所述内筒下部连接有反冲洗进气系统、反冲洗进水系统、反冲洗出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应用限制小。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有机结合了厌氧污泥床技术和曝气生物滤池技术,无需污泥回流系统,无需二次污泥沉淀池,从而可以节约占地面积,且具有污染物去除效果好、运行稳定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厂区面积受限的企业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中:10、壳体;20、内筒;30、间隙;40、厌氧污泥床反应区,41、污水进水管,42、下三相分离器;50、曝气生物滤池区,51、穿孔布水器,52、活性填料,53、活性滤料,54、穿孔承托板,55、曝气系统,56、出水排放管;60、缺氧沉淀区,61、上三相分离器,62、硝化液回流系统;71、反冲洗进气系统,72、反冲洗进水系统,73、反冲洗出水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0,该壳体10的内腔上部设有内筒20,该内筒20和该壳体1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30。这样,使该壳体10内位于该内筒20的下方形成厌氧污泥床反应区40、该内筒20中形成曝气生物滤池区50、该环形的间隙30内形成缺氧沉淀区60。更进一步的讲,该壳体10内腔中位于该内筒20的下部,亦即该厌氧污泥床反应区40中,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污水进水管41和下三相分离器42。该内筒20内,亦即该曝气生物滤池区50中,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穿孔布水器51、活性填料52、活性滤料53、穿孔承托板54、曝气系统55和出水排放管56。该穿孔承托板54用以支撑该活性填料52和活性滤料53,该活性填料52按粒径大小分级。该间隙30内,亦即该缺氧沉淀区60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上三相分离器61和硝化液回流系统62。
优化的,该内筒20下部连接有反冲洗进气系统71、反冲洗进水系统72、反冲洗出水系统7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处理污水时,污水经过去除大的悬浮颗粒物后通过污水进水管道41进入厌氧污泥床反应区40进行反应,大量的有机物在厌氧污泥床反应区40被分解,污水经过下三相分离器42分离后,污泥返回厌氧污泥床反应区40底部、废水进入缺氧沉淀区60与硝化液回流系统62回流的硝化液混合进行反硝化脱氮,降低曝气生物滤池区50的有机负荷以及悬浮固体浓度。废水在缺氧沉淀区60反应后经下三相分离器42分离的废水从内筒20顶部通过穿孔布水器51进入曝气生物滤池区50,废水自上而下流经活性填料52、活性滤料53后,在曝气生物滤池区50底部曝气系统55的曝气作用下,气液在活性填料52、活性滤料53间充分接触,有机物得到进一步降解。同时悬浮物质被活性填料52、活性滤料53截留,处理后的净水通过出水排放管56排出。当活性填料52、活性滤料53截留的悬浮物质到达一定程度时,进行反冲洗再生。在反冲洗时,首先开启反冲洗进气系统71进行气冲,然后开启反冲洗进水系统72进行气水联合冲洗,以去除活性填料52、活性滤料53内的悬浮物及生物膜,恢复其处理能力。之后,反冲洗出水通过反冲洗出水系统73返回至污水进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苏州新求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苏州新求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25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绝缘反射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海藻磷铵肥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