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膨胀空心加压螺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5262.8 | 申请日: | 201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9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雷伟;姜荣先;张扬;吴子祥;王晗;王亚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86 | 分类号: | A61B17/86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膨胀 空心 加压 螺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涉及在齿状突骨折手术中用于齿状突骨折内固定的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齿状突骨折固定螺钉,该螺钉较普通螺钉具有更好的固定强度,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螺钉松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交通业、建筑业等的发展,齿状突骨折的年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枢椎齿状突是头枕部上颈椎维持稳定骨性支柱,其骨折后会致上颈椎稳定性丢失,寰枢椎不稳定使高位颈髓处于危险状态,只有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恢复寰枢椎解剖结构,才能保证高位颈髓不受继发损伤,确保患者安全。外科手术是目前最主要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的目的在于重新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和颈椎的曲度、高度及活动度,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并改善受压神经功能。随着各类新手术理论的问世和脊柱内固定技术的改进,临床手术方法亦不断得到改善。采用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技术通过运用轴向加压原理,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对骨折进行直接固定,该技术固定效果确实,手术创伤小,不需要植骨,避免了第一、第二颈椎的融合,术后不影响寰枢椎活动,是目前治疗齿状突骨折首选的手术方式。
然而,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半螺纹松质骨螺钉,虽然其对骨折断端起到了拉力作用,但是由于其仅为单皮质固定,容易造成螺钉松动及骨折块移位;再者由于齿状突解剖结构的特异性,使用单枚螺钉虽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其对骨折断端的抗旋转固定作用较差,而使用2枚螺钉虽然能够有效控制旋转,但若操作不当,容易造成螺钉穿出骨质,损伤周围血管及脊髓,造成严重并发症。能否在不增加螺钉数量的情况下有效提高齿状突骨折内固定的效果呢?非常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膨胀空心加压螺钉,该螺钉在齿状突骨折前路螺钉内固定术中,能够在不增加螺钉数目的基础上,通过头端及尾端外螺纹,达到双皮质固定,同时通过头端及尾端的双膨胀设计,有效地提高单枚螺钉的固定强度及抗旋转能力,更有利于骨折断端的牢固固定,从而有效的增加骨折愈合率,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双膨胀空心加压螺钉,该螺钉包括:一端带有尖部的外空心螺钉,外空心螺钉外侧有尖部外螺纹和尾部外螺纹,其尖部外螺纹的螺距是尾部外螺纹螺距的两倍,尖部外螺纹尖端有自攻槽,外空心螺钉的尾部内表面上设有供握持用的内六角凹槽,外空心螺钉中央有一直径不均一的圆柱形孔道,靠近螺钉尖部侧孔道直径较小,靠近螺钉尾部侧孔道直径较大,孔道从尖部侧到尾部侧由一锥形部连接,直径较大孔道内壁近尾部处设有和内螺栓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外空心螺钉的尖部为沿轴向被均匀切割为两瓣的膨胀部,尖部膨胀部的裂瓣至尖部外螺纹之后,尾部是沿轴向被均匀切割为两瓣的膨胀部,尾部膨胀部的裂瓣超出尾部外螺纹,刚好到达外螺钉内螺纹尾端或略超过内螺纹尾端。
与外空心螺钉的孔道相匹配的圆柱形内螺栓,内螺栓的尖部亦为锥形,尾部设有外螺纹和供握持用的六方体,以及连接外螺纹和供握持用的六方体并且对外螺钉尾部膨胀部进行撑开的锥形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外空心螺钉的拧入,可以达到骨折断端两侧的双皮质固定;同时在拧入内螺栓后,能够使外空心螺钉头端及尾端膨胀,有效的提高螺钉抗拔出力及抗旋转能力,并且可以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螺钉植入不当时,及时将螺钉拧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外空心螺钉效果图;
图2是内螺栓示意图;
图3是外空心螺钉剖面示意图。
图中所示的符号分别表示为:1.外空心螺钉,2.外螺钉尖部外螺纹,3.外螺钉尖部外螺纹自攻槽,4.外螺钉尾部外螺纹,5.供握持用的内六角凹槽,6.螺钉孔道中与内螺栓匹配的内螺纹,7.孔道中尾部侧直径较大部分与尖部侧直径较小部分锥形连接处,8.尖部侧直径较小部分孔道,9.外螺钉尾部被均匀切割为两瓣的膨胀部,10.外螺钉尖部被均匀切割为两瓣的膨胀部,11.孔道中尾部侧直径较大部分12.内螺栓,13.内螺栓的外螺纹,14.供握持用的六方体,15.连接外螺纹和六方体的锥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52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