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硒转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5749.6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68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大林;马玉天;宋宏儒;黄虎军;吴建明;王玉刚;吴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9/04 | 分类号: | C01B19/04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鲜林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转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稀散元素氧化精炼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二氧化硒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硒转化炉。
背景技术
随着二氧化硒作为锰电解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反应催化剂,市场需求急剧增大。但国内生产二氧化硒的转化炉大都出自江苏盐城和湖南,其结构、原理、性能差别不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均存在硒与氧气不能充分发生反应,使二氧化硒产品发红、发黑,影响产品质量,另外有部分二氧化硒烟气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冷凝结晶,被负压吸出外排,造成二氧化硒直收率低、管道易堵料、产品难收集、操作环境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二氧化硒的直收率和正常生产;另外,由于二氧化硒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形成亚硒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设备的使用寿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二氧化硒转化炉存在的硒与氧气不能够充分反应影响产品质量,冷凝收集箱的冷凝速率低造成二氧化硒直收率低,以及尾气的处理问题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硒转化炉。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二氧化硒转化炉,包括熔化罐、冷凝收集箱、缓冲罐、氧气排放管道,还包括一段氧化腔体和二段氧化腔体,所述熔化罐下端连接一段氧化腔体,所述一段氧化腔体和所述的二段氧化腔体的进气端连接,所述二段氧化腔体的出气端与所述的冷凝收集箱连接,所述冷凝收集箱的出气端与缓冲箱连通;所述一段氧化腔体还与所述的氧气排放管道连通。
所述二段氧化腔内交错设有水平挡板,形成“S”形通道。
所述冷凝收集箱内交错设有竖向气流挡板,形成 “S”形通道。
所述缓冲箱内部中间上方竖向设有缓冲隔板,缓冲箱上端所述缓冲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气口,缓冲箱下端设有排液口。
所述熔化罐下部、一段氧化腔体和二段氧化腔体的外侧均设有炉瓦加热器。
所述一段氧化腔体内设有料盘。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的二段氧化腔内部采用多块挡板形成S形通道,增加硒蒸汽和氧气输送路线,在有限空间内增加硒与氧气的反应时间,确保硒和氧气充分反应,降低生产初期和末期产生的次品率,能够效提高二氧化硒的转化效率。
2. 本实用新型的冷凝收集箱内部设置了多个挡板形成S形通道,增加了路径及二氧化硒与腔体内壁的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硒充分冷凝结晶在收集箱的内壁上,减少了二氧化硒来不及冷凝结晶,被负压吸出外排,提高了二氧化硒的结晶率、直收率、产品质量。
3. 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箱内部中间上方加装隔板,确保没有冷凝结晶的气态二氧化硒在负压作用下从缓冲箱进口一侧从水面以下通过隔板进入出口另一侧,确保二氧化硒与水充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亚硒酸,防止二氧化硒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4. 本实用新型针对氧化炉因二氧化硒吸收水蒸气腐蚀炉体,造成炉体寿命较低的问题,一段氧化腔体内的氧化渣料盘材质采用耐腐蚀材料钼铬合金或由碳化硅、陶瓷、石墨材质组成,提高了耐腐蚀性及转化炉的使用寿命,并确保操作环境良好,具备操作简单、清理物料方便。
5. 本实用新型的熔化罐外壳加装了自动温控红外线的炉瓦加热器,升温熔化后的硒流入一段氧化腔体,可有效控制粗硒进入一段氧化腔体的时间和量的多少,避免炉子生产初期升温和末期降温过程中产生不合格产品,同时对熔化罐未熔化完的粗硒起密封作用,防止炉内向外冒烟,改善操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二氧化硒转化炉工作时密封性好、直收率高、操作简单、污染小,平均一台二氧化硒生产炉的月产量为1800 ~2000kg,正常生产中,一段氧化、二段氧化自动控制加热系统温度范围为500℃~560℃,缓冲箱内水位高于中间隔板4cm,一段、二段氧化腔内氧气流量为80Nm3/h、60 Nm3/h,每隔2h清理收集箱一次,二氧化硒的直收率可达到98%。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二段氧化腔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凝收集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57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