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形工件磁粉探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6382.X | 申请日: | 2013-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7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厉俱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厉伟 |
主分类号: | G01N27/84 | 分类号: | G01N27/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形 工件 探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粉探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形工件磁粉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对于轴承环类内零件的探伤多采用基于周向穿棒法(中心导体法)、纵向磁轭感应法的探伤装置,按照图1所示的,将被检环形工件竖直放置在两个旋转托辊上,中心导体棒从被检环形工件中孔中穿过,利用该类探伤装置对环形工件磁粉探伤,存在以下不可避免缺点:1、探伤存在盲区,工件垂直放置,为保证工件的稳定性,在工件底部及两侧,分别需要形成夹持面,夹持面在探伤过程中造成盲区,对缺陷工件可能存在漏检,另外夹持面也会造成部件表面磁化效果不好,影响探伤准确度。2、工作效率低下,每个工件从上料开始到磁化探伤、观察、退磁等操作过程只能单步进行,工件只能一件一件探伤,耗时耗力,不适合产业化生产的大批量工件快速检测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客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形工件磁粉探伤装置,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工件无盲区、高效率探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形工件磁粉探伤装置,包括:步进式旋转承载盘、上料伺服定位装置、磁化喷淋装置、机械手装置、下料退磁传送机构及退磁线圈装置。
所述步进式旋转承载盘圆周处等分设置有8个工件托盘,对应在步进式旋转承载盘周围依次设置8个工位:伺服定位上料工位、上料过渡工位、磁化探 伤工位、3个磁化观察过渡工位、磁粉探伤观测工位及上料前过渡工位。
所述上料伺服定位装置设置于伺服定位上料工位处;所述磁化喷淋装置设置于磁化探伤工位;所述机械手装置设置于磁粉探伤观测工位处;所述下料退磁传送机构设置于机械手装置后方;所述退磁线圈装置设于下料退磁传送机构上。
所述工件托盘由设有开口的环形底架和3个呈120°设于设置于环形底架上的条型“∧”型支撑架构成。
所述上料伺服定位装置为行吊或者悬吊臂。
所述磁化喷淋装置包括磁轭主体、两个磁轭线圈、中心导体磁棒、磁悬液喷淋机构及磁悬液箱。
所述磁轭主体为垂直方向的弓形结构;所述两个磁轭线圈一设置于磁轭主体靠上端处,一设置于磁轭主体靠下端处;所述中心导体磁棒穿过两个磁轭线圈,两端分别与磁轭主体的弓形两端连接;所述磁悬液喷淋机构设置于磁轭主体下方,并与磁悬液箱连接。
所述下料传送机构为由电机带动的传送带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形工件磁粉探伤的方法及根据该方法设计的环形工件磁粉探伤装置,与现有技术对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解决探伤盲区问题,采用设有3个呈120°布置的条型“∧”型支撑架的工件托盘,工件水平放置在上方,只有底部端面与托架有3条线的接触位置,最大化的解决了夹持面造成盲区问题;(2)工件托盘采用带有开口的环形底架设计,有效地防止生成环形感生电流带来的灵敏度干扰和电能损耗;(3)本实用新型采用8工位流水工艺布局设置,整个探伤工艺节拍仅取决于磁粉探伤观测的时间,最大程度提 高了磁粉探伤效率,适合各种批量环件磁粉探伤要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传统式环形件磁粉探伤装置采用的工件放置方式示意图;
图2为传统式环形件磁粉探伤装置采用的工件放置方式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工件磁粉探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工件磁粉探伤装置的A向视图;
图5为工件托盘的机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中心导体磁棒;,2为磁轭主体,3为旋转托辊,4为两侧磁轭线圈,5为环形件,6为步进式承载盘,7为上料伺服定位装置,8为磁化喷淋装置,9为机械手装置,10为下料退磁传送机构,11为退磁线圈装置,12为工件托盘,13环形底架,14为支撑架,15为磁轭主体,16为磁轭线圈,17为中心导体磁棒,18为磁悬液喷淋机构,19为磁悬液箱,20为环形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形工件磁粉探伤装置实现,结构如图3、图4及图5所示,包括:步进式旋转承载盘6、上料伺服定位装置7、磁化喷淋装置8、机械手装置9、下料退磁传送机构10及退磁线圈装置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厉伟,未经厉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63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异步电机弱磁运行的最大转矩控制方法
- 下一篇:虚拟手势输入方法和手势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