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合型蓄电池接线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6700.2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6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广 |
地址: | 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合 蓄电池 接线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接线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整合型蓄电池接线柱。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蓄电池接线柱是一种设置在蓄电池接线端、用于连接蓄电池与外界用电机构连接线的装置,广泛应用于蓄电池领域;现有的蓄电池接线柱,存在单一性的问题,即穿孔螺丝螺帽压接式或圆柱抱箍式接线结构二者选择其一,然而蓄电池为易耗品,特别是在重要场所,需要定期更换,而在更换采购来的同样型号、同样容量的蓄电池时,经常会发生蓄电池接线柱与原有连接线不匹配的现象,从而导致不得不剪掉连接线的铜鼻,以满足更换的蓄电池的连线需求,这样不仅连接方式不稳定,同时耗材又耗力,长期如此后,连接线甚至会出现长度不够,难以有效连接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种连接方式,有效避免更换接头过程中导致的连接线损耗问题的整合型蓄电池接线柱。
本实用新型的整合型蓄电池接线柱,包括接线柱体,所述接线柱体的截面为圆形,所述接线柱体的外侧设置有抱箍,所述接线柱的顶端垂直设置有接线板,所述接线板上设置有螺孔,并在所述螺孔内设置有螺丝,所述接线柱体与所述接线板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柱体的外侧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接线柱体上还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
进一步的,还包括塑料绝缘袋,所述接线板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塑料绝缘袋通过弹性橡胶带连接在所述通孔上,所述塑料绝缘袋内设置有抱箍、螺母和螺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包括接线柱体,接线柱体的截面为圆形,接线柱体的外侧设置有抱箍,接线柱的顶端垂直设置有接线板,接线板上设置有螺孔,并在螺孔内设置有螺丝,接线柱体与接线板为一体结构;这样,连接线可以通过穿过螺孔并缠绕打结的方式固定,也可以通过缠绕在螺丝上并旋拧压接的方式固定,也可以通过缠绕在接线柱体上通过抱箍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方式多样,更换蓄电池时,不必调整或剪裁连接线端部结构,即可完成连接过程,有效避免更换接头过程中导致的连接线损耗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整合型蓄电池接线柱,包括接线柱体1,接线柱体1的截面为圆形,接线柱体1的外侧设置有抱箍,接线柱1的顶端垂直设置有接线板2,接线板上设置有螺孔3,并在螺孔内设置有螺丝,接线柱体与接线板为一体结构;这样,连接线可以通过穿过螺孔并缠绕打结的方式固定,也可以通过缠绕在螺丝上并旋拧压接的方式固定,也可以通过缠绕在接线柱体上通过抱箍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方式多样,更换蓄电池时,不必调整或剪裁连接线端部结构,即可完成连接过程,有效避免更换接头过程中导致的连接线损耗问题;另外,接线柱采用多种接线方式,可以方便蓄电池的并联、跨接等连接方式,可以同时以多种方式连接,拆卸时也互不影响,使用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整合型蓄电池接线柱,接线柱体1的外侧面设置有外螺纹,接线柱体1上还设置有螺母,螺母与外螺纹相匹配;当连接线较长且粗,通过螺孔难以有效固定时,可以将连接线缠绕在外螺纹上,通过螺母压接的方式固定;外螺纹还具有固定接线的作用,即使采用抱箍的方式连接,外螺纹也可以有效防止连接线的脱落,连接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整合型蓄电池接线柱,还包括塑料绝缘袋4,接线板1上还设置有通孔5,塑料绝缘袋通过弹性橡胶带6连接在通孔上,塑料绝缘袋4内设置有抱箍、螺母和螺丝;由于整合型蓄电池接线柱的连接方式多样,不可避免的设置有多个连接配件,如抱箍、螺母和螺丝,将连接配件放置在塑料绝缘袋中储存,可以有效避免安装时临时寻找连接配件,使用较为方便;采用塑料绝缘袋,是为了防止震动时,塑料绝缘袋接触接线柱导致的短路、漏电等状况,采用弹性橡胶带,是为了防止无意拉扯塑料绝缘袋,导致的扯断状况,有效固定塑料绝缘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67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自动调节的支撑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癌保健面条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