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列车车轮及列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6758.7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5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黄士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7/00 | 分类号: | B60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李勇 |
地址: | 10007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车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设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列车车轮及列车。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轨道列车正朝着高速、重载方向发展,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轴重的增大,车轮作为轨道列车重要承载部件,影响着列车行驶的安全及稳定性,因此对其制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但现有技术中,由于车轮在行驶过程中受到交变载荷的影响,且车轮受到的应力分布不均,车轮发生变形及车轮存在裂损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列车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列车车轮及列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轮存在应力分布不均,车轮容易发生变形及裂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列车车轮,包括轮毂及轮辋,所述轮毂与所述轮辋通过辐板连接;其中,
所述轮辋的厚度为所述车轮的滚动圆直径的6%-7%,所述轮毂的厚度为所述车轮的滚动圆直径的5%-6%;
所述辐板靠近所述轮辋处的厚度为所述车轮的滚动圆直径的2%-3%,所述辐板靠近所述轮毂处的厚度为所述车轮的滚动圆直径的4%-5%。
如上所述的列车车轮中,所述辐板与所述轮辋连接处的第一过渡圆角半径为所述轮辋宽度的25%-30%,所述辐板与所述轮毂连接处的第二过渡圆角半径为所述轮毂宽度的30%-35%。
如上所述的列车车轮中,所述车轮的滚动圆直径为1080mm,所述轮辋宽度为140mm,所述轮辋厚度在64.8~75.6mm之间;
所述轮毂宽度为186mm,所述轮毂厚度在54~64.8mm之间;
所述辐板靠近所述轮辋处的厚度在21.8~32.4mm之间,所述辐板靠近所述轮毂处的厚度在43.2~54mm之间。
如上所述的列车车轮中,所述第一过渡圆角半径在35~42mm之间,所述第二过渡圆角半径在55.8~65.1mm之间;
所述轮辋上向所述第一过渡圆角过渡的内轮廓与所述车轮的外侧面夹角为70°,所述轮毂上向所述第二过渡圆角过渡的内轮廓与所述车轮的外侧面的夹角为70°。
如上所述的列车车轮中,所述列车车轮为整体碾压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列车,包括有上述所述的列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列车车轮及列车,通过优化车轮各部分的尺寸,可使车轮在受到交变应力的情况下,使各部分的受力分布均匀,减小车轮因变形及受力不均而出现裂损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应于1520mm轨距的出口内燃机车车轮的尺寸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车轮,如图1所示(图中所示的车轮左侧为车轮实际使用时的外侧,右侧为车轮实际使用时的内侧),该列车车轮包括轮毂1及轮辋2,轮毂1与轮辋2通过辐板3连接;其中,辐板3从与轮辋2的连接处到与轮毂1的连接处逐渐加厚。
本实施例中,该车轮为整体碾压制成,然后进行机加工达到规定的尺寸和公差要求,首先需要确定车轮的滚动圆直径及轮毂与轮辋的宽度,车轮的滚动圆直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悉的车轮的公称直径,轮毂的宽度为轮毂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的距离,轮辋的宽度为轮辋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的距离,车轮的滚动圆直径可根据安装环境给定的界限来确定,轮辋的宽度可根据轨距、列车底部的牵引电机及抱轴箱体等来确定,轮毂的宽度可根据牵引功率进行确定,然后在此基础上,优化车轮的各部分尺寸。
具体的,如图1所示,轮辋2的厚度L1为车轮的滚动圆直径φ1的6%-7%,轮毂1的厚度L2为车轮的滚动圆直径φ1的5%-6%,其中轮辋2的厚度是指作为轮辋2的环形体的内外圆半径的差,即直径φ1与直径φ2差值的一半,轮毂1的厚度是作为轮毂1的环形体的内外圆半径的差,即直径φ3与直径φ4差值的一半;辐板3靠近轮辋2处的厚度T3为车轮的滚动圆直径φ1的2%-3%,辐板3靠近轮毂1处的厚度T4为车轮的滚动圆直径φ1的4%-5%;辐板3与轮辋2连接处的第一过渡圆角半径R1为轮辋2宽度T1的25%-30%,辐板3与轮毂1连接处的第二过渡圆角半径R2为轮毂1宽度T2的30%-35%。本实施例通过优化车轮尺寸,可使车轮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交变应力分布均匀,变形适中,从而提高车轮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可靠性。
下面以一种适应于出口车的车轮为例对车轮的具体尺寸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67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灾害现场信息智能采集装备
- 下一篇:一种高导热低摩擦系数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