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LC的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7419.0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63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胡维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L29/12;G06F13/38;H04B3/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lc 通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下简称PLC)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PLC提供了两种物理接口与外部设备通信,一种是串行接口,包括RS232/RS422/RS485接口;另一种是10M/100M以太网接口,包括RJ45接口。由于PLC需要具备这两个物理接口,不但占用了PLC的外部空间,缩减了输入输出端口布局空间,而且在长距离传输时,需要两根独立的通信电缆,增加了远程系统维护和控制的复杂度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LC的通信系统,以简化现有PLC通信系统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LC的通信系统,包括一个PLC、一个通信终端和一个信号传输线。PLC设有一个第一以太网接口,且该第一以太网接口具有复数个用于传输以太网数据的以太网引脚,和复数个用于传输串行数据的串行引脚。通信终端可与PLC以太网数据通信和串行数据通信。信号传输线用于传输以太网数据和串行数据,它设有一个第一连接端和一个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设有一个可匹配连接于第一以太网接口的第一以太网接头,第二连接端可信号连接于通信终端。
PLC的通信系统,可以只设置一个以太网通信接口就实现以太网数据和串行数据的传输。由此缩减了PLC的输入输出端口布局空间,降低了PLC远程系统维护和控制的复杂度和成本。
在PLC的通信系统的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以太网接口为RJ45接口,该RJ45接口的1、2、3和6引脚用于传输以太网数据,且4、5、7和8引脚用于传输串行数据。
在PLC的通信系统的另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通信终端设有一个第二以太网接口,第二连接端设有一个可匹配连接于第二以太网接口的第二以太网接头。
在PLC的通信系统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通信终端设有一个第一串行接口和一个第三以太网接口,第二连接端包括一个串行数据传输线和一个以太网数据传输线,串行数据传输线设有一个可匹配连接于第一串行接口的第一串行接头,且以太网数据传输线设有一个可匹配连接于第三以太网接口的第三以太网接头。
在PLC的通信系统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通信终端设有一个第二串行接口,第二连接端设有一个可匹配连接于串行接口的第二串行接头。
在PLC的通信系统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通信终端设有一个第四以太网接口,第二连接端设有一个可匹配连接于第四以太网接口的第四以太网接头。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用于说明PLC的通信系统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用于说明PLC的通信系统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用于说明PLC的通信系统再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用于说明PLC的通信系统又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 PLC
12 第一以太网接口
20 通信终端
22 第二以太网接口
23 第三以太网接口
24 第一串行接口
25 第二串行接口
26 第四以太网接口
30 信号传输线
32 第一连接端
322 第一以太网接头
34 第二连接端
342 第二以太网接头
343 第一串行接头
344 串行数据传输线
345 第三以太网接头
346 以太网数据传输线
347 第二串行接头
348 第四以太网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公司,未经西门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74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晶体管和阵列基板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