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燃油泵电极插片与漆包线的焊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8138.7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91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飞;李阳;刘长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万力联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08 | 分类号: | H01R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91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燃油 电极 漆包线 焊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供油系统中的重要部分——电动燃油泵,具体涉及一种电动燃油泵的电极插片与漆包线的焊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电喷燃油供油系统中的电极插片与漆包线点焊在一起,再一起浸泡在使用介质——如汽油、生物燃油(M100、E100)中。电极插片为黄铜,表面镀镍;93#汽油中不含水,不属于腐蚀性液体,焊接的电极插片与漆包线可正常使用。但生物燃油(M100、E100)醇类含量高、含微量水、腐蚀性较强,若焊接的电极插片与漆包线浸泡在生物燃油(M100、E100)中,焊接位置处会出现腐蚀和烧蚀现象,从而导致电流无法传递。
分析原因:如图3所示,漆包线2挂在电极插片1的挂勾1a上,并与挂勾1a点焊在一起。在电极插片1与漆包线2在点焊机的电流冲击下紧密粘贴,而电极插片1的表面镀层已被点焊机烧蚀破坏,在使用过程中,生物燃油(M100、E100)直接对其焊接处进行腐蚀(如图中箭头所示),不间断的腐蚀会使焊接处快速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电极插片与漆包线点焊后,浸泡在生物燃油中,表面会出现腐蚀和烧蚀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燃油泵电极插片与漆包线的焊接结构,所述电极插片(1)上设置有挂勾(1a),所述漆包线(2)挂在挂勾(1a)上,并与挂勾(1a)点焊在一起,关键在于:所述电极插片(1)的表面为锌镍合金层(1b),在所述点焊位置处、挂勾(1a)与漆包线(2)接触的位置处均附着有锡层(3),所述锡层(3)厚度为锌镍合金层(1b)厚度的三倍以上,从而将点焊点、挂勾(1a)与漆包线(2)接触处全部包裹在内。
优选为,所述挂勾(1a)的勾头与电极插片(1)本体之间的间隙L小于漆包线(2)的直径。进一步保证了漆包线与电极插片之间焊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锌镍合金层(1b)的厚度为5~8u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锌镍合金层电镀在电极插片上,从而在工件表面形成一种电位很负的锌镍合金保护膜,相比原先的镀镍层,防腐性能更好;
(2)将点焊处及其周边用锡层包裹,在使用过程中生物燃油(M100、E100)不会对点焊处直接形成腐蚀,首先对锡层进行腐蚀,而锡层具备防腐性能,因此通过锡层包裹后的电极插片点焊处不会被生物燃油(M100、E100)腐蚀,该结构能满足在生物燃油(M100、E100)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动燃油泵电极插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断面图。
图3为改进前的结构示意图、也是本实用新型包裹锡层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2所示的电极插片1,其上设置有两个用于安装漆包线的挂勾1a,挂钩1a与电极插片1一体成型,挂钩1a的数量根据需要设置。电极插片1采用黄铜制成,在电极插片1的表面设置有锌镍合金镀层1b。最好是,锌镍合金镀层1中的镍含量低于10%,锌镍合金镀层1b采用电镀形式附着在电极插片的表面,再进行钝化处理,形成一层钝化保护膜。
如图3所示,漆包线2挂在挂勾1a上,并与挂勾1a点焊在一起。点焊采用直流或交流逆变点焊机。
结合图3、图4所示,在点焊位置处、挂勾1a与漆包线2接触的位置处均附着有锡层3。锡层3厚度为锌镍合金层1b厚度的三倍以上,从而将点焊点、挂勾1a与漆包线2接触处全部包裹在内。
最好是,挂勾1a的勾头与电极插片1本体之间的间隙L小于漆包线2的直径。锌镍合金层1b的厚度最好为5~8u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万力联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万力联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81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头盔包
- 下一篇:一种壳聚糖单胍盐酸盐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