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织袜机的双揿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8195.5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6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朴闰熙;王雪峰;罗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山机械(嘉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84 | 分类号: | D04B15/8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袜机 双揿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机械的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织袜机的双揿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织袜机的双揿针装置主要包括以下部件:起针凸轮,导向凸轮,与起针凸轮活动连接的左筛选杆,与导向凸轮活动连接的右筛选杆,起针凸轮与导向凸轮在针筒外壁处以设计的环向夹角所确定的间距设置(见附图一)。导向凸轮紧靠针筒,其靠针筒一侧的上部是呈不规则弧形的走针面,走针面的下部空间与导向凸轮固定连接有棱角和控针凸轮,棱角位于导向凸轮靠近起针凸轮的一侧而控针凸轮位于与棱角相对的另一侧。控针凸轮是织袜机在做提花时控制袜针针脚工作高度的主要部件,控针凸轮紧靠针筒外壁,其底部的轮廓线起到控制袜针走向的作用,该轮廓线的截面垂直于针筒外壁,其中底边圆弧部分的侧面即为底部弧面,远离棱角一侧的斜边部分的侧面即为走针斜面(见附图二)。
由于现有双揿针装置的控针凸轮是固定在导向凸轮上的,受与周围零部件相对位置的限制,控针凸轮依靠走针斜面将4F选针器作用下升起的提花针压到底部弧面位置,以便5F选针器选针吃纱线。而在靠近棱角一端,在与4F选针器相邻的5F选针器作用时,受5F选针器控制而上升的提花针由于惯性的作用,针脚就会撞到导向凸轮的棱角,造成断针情况的出现(见附图三)。
双揿针装置的起针凸轮和导向凸轮以设计的环向夹角所确定的间距紧靠针筒外壁设置,环向夹角的大小决定了起针凸轮与导向凸轮间的间距以及袜针回转行程的长短。由于现有双揿针装置中的环向夹角一般设定为166°,使针筒正反运转时袜针在起针凸轮和导向凸轮间来回的回转行程较长,在加工立体袜时,由于立体袜的立体部分一般都是较小的横列,因此袜机在编织立体袜时的生产效率偏低。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织袜机的双揿针装置存在以下缺点:
1、现有织袜机的双揿针装置,在做提花时会出现断袜针针脚的现象,既影响了袜子的质量和袜机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成本。
2、现有织袜机的双揿针装置的起针凸轮和导向凸轮之间的环向夹角过大,在加工立体袜时降低了织袜机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在做提花过程中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在做提花过程中不会断袜针,工作效率高成本低的的织袜机双揿针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在加工立体袜时效率不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在加工立体袜时效率较高的稳定可靠的织袜机双揿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起针凸轮,与起针凸轮活动连接的左筛选杆,带有棱角的导向凸轮,与导向凸轮活动连接的右筛选杆,控针凸轮,起针凸轮与导向凸轮在靠近针筒外壁处按设计的环向夹角间距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导向凸轮外部远离棱角一侧的可移动装置,控针凸轮的一端与可移动装置固定连接,控针凸轮通过可移动装置可进入或退出导向凸轮的走针面的下部位于棱角另一侧的空间,在控针凸轮靠近棱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水平设置的护针面,护针面的高度不超过棱角的最接近控针凸轮处的高度。
作为优选,可移动装置包括连杆和滑块,连杆的一端与控针凸轮固定连接,连杆另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滑块与底座可移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起针凸轮与导向凸轮之间的环向夹角为136°。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对于控针凸轮进行了改进,在保持控针凸轮的底部弧面和走针斜面的形状及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设了一个高度与棱角靠近控针凸轮处的高度相应的水平护针面,使本实用新型在做提花的时候,由走针斜面控制了受4F选针器作用上窜的袜针针脚,由护针面挡住了受5F选针器作用上窜的袜针针脚,使袜针针脚的工作高度得到控制,防止了断针问题的出现,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和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由于在控针凸轮上设置了护针面,而现有技术中的控针凸轮是固定在导向凸轮的走针面下部棱角另一侧的空间中的,如果在增加了护针面后仍将控针凸轮固定在该位置的话,护针面将会对右筛选杆的活动范围造成限制,为了避免使增设的护针面对右筛选杆的活动范围带来的限制,故将控针凸轮设计为不再与导向凸轮固定连接,而是与设置在导向凸轮外部的可移动装置固定连接,通过可移动装置的双向移动带动控针凸轮灵活地进入或退出导向凸轮,控针凸轮退出后,右筛选杆向控针凸轮一侧摆动的动作就不再受限,进而使得护针面的增加成为可能。
三、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优化了起针凸轮和导向凸轮之间的环向夹角,使袜针回转的行程得到缩短,从而提高了袜机在做立体袜时的生产效率因此十分稳定和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山机械(嘉兴)有限公司,未经水山机械(嘉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81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