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铁热轧卷材板材共线热处理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9129.X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6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有余;李岩;刘会圈;吴建文;何成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2 | 分类号: | C21D9/52;C21D8/0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赵立权 |
地址: | 7351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铁 热轧 卷材 板材 共线 热处理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钢铁热轧卷材板材共线热处理生产线。
技术领域
钢铁热轧板材及卷材是以钢铁板坯(主要为连铸坯)为原料,经加热后由热轧机组生产的中间产品,包括热轧机组直接生产的中厚板及卷取机卷取得到的卷材。随着钢铁行业产能的进一步过剩,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推进企业进步的支撑手段。碳素钢、不锈钢卷材板材热轧共线生产是集碳素钢、不锈钢热轧生产于一体的生产线,其轧后钢铁卷材板材客观上也要求能够进行共线热处理。那么,如何有效地将钢铁卷材板材热处理工艺整合,并使其同时满足共线热处理钢铁卷材、板材的要求,成为钢铁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未出现集碳素钢、不锈钢热轧卷材板材热处理于一体的生产工艺或生产线。因此,在钢铁工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拓展产品种类、降低生产及投资成本,提出钢铁卷材板材热轧共线生产线及生产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钢铁热轧卷材板材共线热处理生产线,以实现钢铁热轧卷材和板材的共线热处理。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铁热轧卷材板材共线热处理生产线,它由通过输送辊道依次连接的开卷机、第一矫直机组、双边剪机组、第一分段剪机组、退火机组、淬火机组、第二矫直机组、第二分段剪机组、冷床及酸洗退火机组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钢铁热轧卷材和板材的共线热处理;降低了企业生产及投资成本,提高了设备有效作业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铁热轧卷材板材共线热处理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铁热轧卷材,2-钢铁热轧板材,3-输送辊道,4-开卷机,5-第一矫直机组,6-双边剪机组,7-第一分段剪机组,8-退火机组,9-淬火机组,10-第二矫直机组,11-第二分段剪机组,12-冷床,13-酸洗退火机组,14-钢板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钢铁热轧卷材板材共线热处理生产线,由通过输送辊道3依次连接的开卷机4、第一矫直机组5、双边剪机组6、第一分段剪机组7、退火机组8、淬火机组9、第二矫直机组10、第二分段剪机组11、冷床12及酸洗退火机组13构成。
一种利用上述钢铁热轧卷材板材共线热处理生产线并以钢铁热轧卷材为原料生产钢板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开卷机4对厚度为2-16mm的钢铁热轧卷材进行开卷处理,得到钢铁热轧带材;
(2)采用第一矫直机组5对开卷得到的钢铁热轧带材进行矫直处理;
(3)采用双边剪机组6对矫直后的钢铁热轧带材进行双边切边处理;
(4)采用第一分段剪机组7对切边后的钢铁热轧带材进行切头切尾和初步分段处理,得到长度统一的钢铁板材;
(5)采用退火机组8对板材进行退火处理;
(6)采用淬火机组9对退火后板材进行淬火处理;
(7)采用第二矫直机组10对淬火后板材进行矫直处理;
(8)采用第二分段剪机组11对矫直后板材进行进一步分段处理;
(9)采用冷床12对板材进行冷却处理;
(10)采用酸洗退火机组13对钢板进行酸洗和退火处理,检验合格后即得钢板成品。
一种利用上述钢铁热轧卷材板材共线热处理生产线并以钢铁热轧板材为原料生产钢板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退火机组8对6-60mm的钢铁热轧中厚板板材进行退火处理;
(2)采用淬火机组9对退火后的板材进行淬火处理;
(3)采用第二矫直机组10对淬火后板材进行矫直处理;
(4)采用第二分段剪机组11对矫直后板材进行分段处理;
(5)采用冷床12对板材进行冷却处理;
(6)采用酸洗退火机组13对板材进行酸洗和退火处理,检验合格后即得钢板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91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